中新网徐州9月30日电 题:江苏睢宁梨园丰收:乡村振兴引领“致富果”新篇章
作者 朱志庚 张昕
金秋时节,江苏省睢宁县王集镇平楼社区的2000余亩梨园迎来了丰收季。硕果盈枝,梨香四溢,整个社区都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经过20多年的发展,平楼社区的梨园不仅规模日益壮大,更自发形成了梨交易市场,梨果成为了当地村民名副其实的“致富果”。
果农胥金花正在梨园里忙碌地采摘着梨果。她告诉记者:“果树产业虽然高投入,但收益也相当可观。我家种植了六七亩梨树,一年下来能净挣两三万元。”回想起1998年平楼开始建设梨园的情景,胥金花感慨万分。当时,她家种植了200余棵“新高”梨,没想到利润如此不错,比种粮食收益多出许多。到了2022年,胥金花开始逐步更新品种,将老品种梨树改接为更受市场欢迎的早熟品种“新玉”“华山”,以适应收购季前移的趋势。
“我们是按照当时最高标准建设的梨园,梨树水平型棚架、灌溉管网设施一应俱全。现在这些设施依然在发挥功效。”平楼社区党总支书记吴军看着挂满梨果的梨树,满脸都是骄傲。他介绍说,刚开始种植时,他们引入的是国外优质品种,主要是“丰水”和“新高”。经过27年的生长,这些梨苗已经长成了老梨树,但依然在盛产梨果,为村民们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高标准设施产出了高质量的梨果。平楼的梨凭借着优异的品质,一点点打开了销售市场。果农们还紧跟市场需求变化,不断更新品种。从早期的“丰水”“新高”,到后来的“皇冠”“秋月”,再到近年来引进的早熟优质品种“苏翠1号”“翠冠”,品种在不断丰富,结构也在持续优化。如今,平楼社区已经实现了从果农自己找销路到果商上门收梨的转变。
近段时间以来,在平楼街的一处梨收购点上,每天都是一派繁忙的景象。“毛重774斤,净重660斤,单价1.2元,总共792元,钱转给你了!”果商班大民一边忙着过秤、结算,一边与果农交流着。这是班大民到平楼社区收梨的第一年,但他对这里的梨果赞不绝口:“睢宁的梨口感、质量都很好,种植户也热情。我每天要收1.4万斤左右的梨,基本上中午之前就可以收满一车。”
这样的收购点在平楼社区有近20个,已经形成了辐射周边的区域性梨果集散地。同时,还衍生了专门为果农和果商提供服务的职业代办人员。
代办人员吴森就是一个收购点的负责人,他属于子承父业。“我爸从事代办业务已经有十三四年时间了,从小我就跟着一起帮忙。”毕业后,吴森也选择成为一名代办人员。他凭借着优质的服务,赢得了不少老客户的信赖,他们还会给他家介绍新客户。同时,吴森也积极拓展客源,通过“一亩田”、抖音、视频号等平台宣传平楼的梨果。
“去年,我家经手运输了约280万斤梨。今年截至目前,我家已经运输了近400万斤梨。高峰期一天能发6辆9.6米长的大货车,一天出货量将近30万斤。”吴森介绍说,如今他家有3个梨收购点,高峰期需要七八十名工人同时进行分拣、装箱、装车。
平楼社区“两委”成员吴蛟龙介绍说,为了方便村民销售和果商收购,社区按片区建立了微信群,将果农、果商、代办人员拉入群中。果商可以在群内发布收购信息,果农则可以根据收购信息销售梨果。
“现在,不仅王集镇本地的果农会来平楼收购点卖梨,周边的姚集、岚山等镇,还有铜山区房村镇和交界的安徽省灵璧县朝阳镇的梨农也会来这里交易。产业集聚效应已经显现。”吴蛟龙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