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9月16日电(记者 阮煜琳)全球消耗臭氧层物质(ODS)淘汰工作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据最新数据显示,全球已淘汰近99%的ODS生产和使用量,这一里程碑式的进展标志着国际社会在臭氧层保护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
臭氧层恢复指日可待,本世纪中叶或重返1980年水平
在纪念《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缔结40周年暨2025年国际保护臭氧层日纪念大会上,中国生态环境部副部长于会文表示,根据《蒙特利尔议定书》科学评估,在全球共同努力下,臭氧层预计将于本世纪中叶恢复到1980年之前的水平。这一预测为国际社会注入了信心,也凸显了全球协同治理的重要性。
国际协议奠定基础,蒙特利尔议定书成就斐然
《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于1985年缔结,为后续《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简称《蒙特利尔议定书》)的制定奠定了法律基础。该议定书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国际环境协议之一,其通过分阶段淘汰ODS,有效遏制了臭氧层空洞的扩大趋势。
管控措施成效显著,气候强迫风险大幅降低
于会文指出,若未实施管控措施,ODS引发的气候强迫可能达到当前水平的2.5倍。此外,全球缔约方通过履行《〈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下称《基加利修正案》),削减氢氟碳化物(HFCs),预计到本世纪末最多可避免0.5℃的全球升温。在当前全球升温首次突破1.5℃的背景下,这一贡献尤为关键。
中国履约成绩斐然,淘汰量占发展中国家半数以上
作为《蒙特利尔议定书》的积极践行者,中国自1991年加入以来,已累计淘汰ODS约62.8万吨,占发展中国家淘汰总量的一半以上。同时,中国通过替代技术研发和产业升级,累计避免了260多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温室气体排放,为全球气候治理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接受《基加利修正案》,引领全球氢氟碳化物管控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白雅婷表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氢氟碳化物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始终是寻求解决方案的关键合作伙伴。2021年,中国正式接受《基加利修正案》,这一举措具有里程碑意义,为全球HFCs管控树立了标杆。
全球履约面临挑战,科学监测与管理能力待提升
尽管取得显著进展,全球ODS淘汰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各缔约方在淘汰体量、管理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臭氧层监测评估技术也仍存在局限,许多科学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
中国强化全链条监管,按计划推进淘汰管理
针对下一步工作,于会文表示,中国将严格执行总量控制和配额许可制度,科学核发年度配额,加强销售、使用企业备案管理。同时,按照履约进程发布相关行业和领域使用禁令,持续强化受控物质源头管控、过程控制和全生命周期管理,完善全链条监管体系。此外,中国还将按计划完成第二阶段含氢氯氟烃(HCFCs)淘汰管理计划,推动氢氟碳化物削减工作。
国际日彰显合作成果,联合国助力中国产业转型
9月16日为联合国确立的国际保护臭氧层日。白雅婷表示,30余年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与中国合作伙伴共同实施了194个项目,助力中国淘汰ODS,推动关键产业和部门向更环保的方向转型。这些合作不仅保护了臭氧层,也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