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天津、福建厦门、湖南长沙等地医院探访——
免陪照护:患者安心家属省心的创新医疗模式
60岁的常津文在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接受脾切除手术时,因医院提供的免陪照护服务受益匪浅。无需家属送餐、陪检、陪护,她的住院生活井然有序,家属也能正常工作。这种由护士或医疗护理员提供的生活照护服务,正成为解决'一人住院全家忙'问题的创新方案。
目前,天津已有34家三级公立医院推行免陪照护服务,覆盖247个病区、8812张床位。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印发的《医院免陪照护服务试点工作方案》明确提出,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照护模式,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在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肝胆外科病区,记者见证了免陪照护的运作模式。9月的一个清晨,护士为即将出院的常津文完成洗漱、量血压后,将温热的早餐端到床头。这位需要同时照料90岁公公、85岁婆婆和4岁孙子的花甲老人感慨:'护士照顾得很细致,全家都省心。'
医院临床护理中心主任田丽介绍,在'421'家庭结构、亲子异地居住等现实条件下,传统陪护模式面临诸多困难。经过多年试点,医院形成成熟模式:1名责任护士带领1-2名助理护士,负责3间病房10-12名患者的护理治疗、饮食起居等全方位服务。
病房内,每张病床都配有呼叫器,护士通过电子手表接收需求。墙上电子屏实时显示任务列表,护士推着治疗车在病房巡回,根据提示提供服务。移动护理手持终端集成数据采集、患者管理等功能,大幅提升照护效率。
营养科的特殊'处方'——膳食医嘱单,体现了医疗服务的精细化。糖尿病患者馒头精确到克,流食温度、软食质地都有明确标准。餐后剩饭需带回营养科,以便医生掌握摄入量。'餐饮服务是医疗行为的延伸。'田丽强调。
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的电子膳食医嘱单系统,实时推送至营养科。营养师根据患者需求制定个性化套餐,患者可通过APP点餐,系统自动筛选符合治疗需求的选项。患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郑强算了一笔账:包含三餐的护理费每天120元,'比雇护工划算'。
在天津,内科护士长赵莹坦言,起初担心工作量增加。但配液中心统一送药、运送中心接送检查等措施,让护士能专注患者护理。协助患者如厕时发现异常,及时上报争取救治时间的经历,让赵莹感受到职业价值。
医院通过绩效考核调动护士积极性,将绩效工资与免陪照护工作挂钩。目前,天津68%的三级公立医院已实现服务覆盖。
各试点医院探索出多元发展模式。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的医疗护理员卢志敦,从'搞卫生'到'观病情'的转变,折射出照护专业化水平的提升。参加10余次培训后,他现在会观察患者造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通知护士。
'免陪照护不是免责照护。'湘雅医院副院长钱招昕强调,医疗护理员由医院护理部、科室和第三方公司共同管理。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则建立考核制度,服务费由医院统一收取后与第三方结算,护理员工资与考核挂钩。
在长沙市第四医院,69岁的余正展示了15天的费用清单:免陪照护费1620元。手术前他选择20元/日的基础照护,术后提升为140元/日的共享照护。'坚持自愿原则,按需分类确定照护等级。'护理部主任李永恒介绍,医院推出专属照护(240元/日)、共享照护(140元/日)、基础照护(20元/日)三种模式。
2010年试点以来,长沙市第四医院已覆盖除儿科外的所有科室。今年升级的模式中,约60%患者选择基础照护,10%以上选择共享照护,2%-3%选择专属照护。累计服务近50万人次,患者平均住院时长缩短约1.5天。
国家医疗保障局出台的护理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单独设立'免陪照护服务'价格项目。福建省明确,在特级护理、Ⅰ级护理、Ⅱ级护理基础上开展免陪照护的,可加收服务费。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院长王焱介绍,患者平均住院时长从2017年的7.13天缩短至去年的6.82天。
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制定的《免陪照护病区服务规范》福建省地方标准,于今年9月10日施行。医疗护理员燕维兰表示,经过系统培训后,不仅能提供生活照护,还能进行康复锻炼等专业服务。'现在每周休息一天,每天8小时工作制,公司缴纳五险一金,职业认同感更强。'
长沙市第四医院每月为医疗护理员安排培训课程,内容紧扣临床需求。新聘护理员中约八成能通过考核。作为湖南省试点最早的医院,长沙市第四医院是109家可培训医疗护理员的机构之一,今年已培训近1万人次。
市场化企业的参与为服务推广注入动力。北京康护之家健康管理集团在全国布局8个自建培训基地和10余个联合基地,聘用护理员达5万余名,合作医院超过300家。来自甘肃的庞继霞在天津南开医院工作,'掌握了一技之长,月收入近8000元'。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郑强、余正为化名)
本报记者 李家鼎 申智林 刘晓宇
《人民日报》(2025年10月31日 第 14 版)
 猜你喜欢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