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免陪照护:患者安心家属省心的医疗新模式

时间:2025-10-31 14:57:20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周驰

记者在天津、福建厦门、湖南长沙等地医院探访——

免陪照护,何以让患者安心家属省心

(人民眼·医院免陪照护服务专题报道)

引子:一场手术背后的照护革新

60岁的常津文在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接受脾切除手术期间,体验到了免陪照护服务带来的便利——家属无需送餐、陪检、陪护,既不影响正常工作生活,也让患者住得安心。这种服务并非“无人陪伴”,而是由专业护士或医疗护理员承担患者的生活照护需求。

“护士照护专业周到,全家都省心。”常津文住院17天后顺利出院,目前恢复良好。数据显示,天津已有34家三级公立医院推行免陪照护模式,覆盖247个病区、8812张床位,成为全国试点标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最重要的指标还是人民健康,这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今年4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三部门联合印发《医院免陪照护服务试点工作方案》,明确提出探索适合国情的照护模式,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增强群众获得感。

为何需要免陪照护?

应对老龄化趋势,破解“一人住院全家忙”的困境,是免陪照护服务兴起的直接原因。

在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肝胆外科病区,记者见到准备出院的常津文。护士如往常一样帮她洗漱、量血压,并将温热的早餐端到床头。“住院17天,护士照顾细致,全家省心。”常津文感慨道。作为“421”家庭结构中的一员,她既要赡养高龄公婆,又要照看孙子,传统陪护模式显然难以应对。

主治医生推荐的免陪照护服务解决了她的顾虑。尽管子女主动提出陪护,但常津文认为:“护士更专业,不想给孩子添麻烦。”此前陪护公婆住院的经历让她深知,非专业陪护容易因忙碌出错,影响治疗效果。

“在家庭结构小型化、亲子异地居住等现实下,传统陪护面临诸多挑战。”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临床护理中心主任田丽介绍,该院通过多年试点,形成了成熟的免陪照护模式:由责任护士带领1-2名助理护士,负责3间病房、10-12名患者的护理治疗、饮食起居、健康指导等服务。

照护如何实施?

在肝胆外科病区,除每日下午4点至晚上8点的探视时间外,病房内几乎看不到家属。护士通过床头呼叫器、电子屏任务列表和移动护理终端,实现精准照护。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田丽强调,对长期卧床患者,护士每日洗脚时会观察足部皮温、动脉搏动等情况,及时发现下肢血栓风险。营养科则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膳食方案,糖尿病患者的馒头精确到克,餐后剩饭需带回科室,以便医生掌握摄入量。

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通过电子膳食医嘱单,将患者需求实时推送至营养科,由营养师制定低糖、低盐等个性化套餐。患者可通过手机APP点餐,系统自动筛选符合治疗需求的选项,并标注营养成分和热量值。

“包含三餐在内,每天120元的护理费比雇护工划算。”来自福建漳州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郑强算了一笔账。目前,厦门已有11家医疗机构开展24小时免陪照护服务,累计服务患者超12万人次。

谁来提供照护?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是免陪照护的核心原则。护士或医疗护理员成为照护主力,各试点医院探索出多元发展模式。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内科护士长赵莹坦言,起初担心工作量增加,但护理流程优化后,护士得以专注患者照护。例如,配液中心统一送药,运送中心负责患者检查接送,减少了事务性工作。同时,护士通过协助患者如厕等细节,体现专业价值。

“发现一名患者大便异常,判断可能腹内出血,为医生救治争取了时间。”赵莹的自豪源于流程优化带来的职业成就感。该院累计完善248项护理制度,建立41种临床护理路径,确保患者得到持续照护。

绩效考核“指挥棒”也发挥了作用。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将绩效工资与免陪照护工作挂钩,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目前,全市68%的三级公立医院已实现服务覆盖。

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拥有近20年陪护经验的卢志敦从护工转型为医疗护理员。“服务升级了,责任也更明确。”他举例说,以前处理患者排泄物只需清洁,现在要观察造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通知护士。

“免陪照护不是免责照护。”湘雅医院副院长钱招昕强调,医疗护理员由医院护理部、科室和第三方公司共同管理,确保服务专业化。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则通过护理部和第三方公司联合考核,提升护理员队伍稳定性,季度离职率小于10%。

如何收费?

住院费用是患者关注的焦点。免陪照护服务坚持自愿原则,按需分类确定照护等级,费用差异对应服务梯度。

在长沙市第四医院,69岁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余正住院15天,选择基础照护模式花费1620元。手术前他生活能自理,选择20元/日的基础照护;术后无法下床,升级为140元/日的共享照护。

“患者可根据实际需求自主选择、灵活动态调整。”长沙市第四医院护理部主任李永恒介绍,该院推出专属照护(240元/日)、共享照护(140元/日)、基础照护(20元/日)三种模式,满足不同需求。

数据显示,长沙市第四医院逾七成住院患者选择免陪照护服务,其中60%选择基础照护,10%以上选择共享照护,2%-3%选择专属照护。试点以来,累计服务患者近50万人次,平均住院时长缩短约1.5天。

国家医疗保障局出台的护理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单独设立“免陪照护服务”价格项目,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福建省医疗保障局明确,在特级护理、Ⅰ级护理、Ⅱ级护理基础上加收免陪照护服务费,标准分别为150元/日、150元/日、80元/日。

如何推广?

免陪照护服务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人才储备、标准出台和市场化企业的引入。

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医疗护理员燕维兰认为,护理质量取决于工作效率而非时长。经过系统培训,她不仅能提供生活照护,还能进行康复锻炼等专业护理。“现在每周休息一天,每天8小时工作制,比护工24小时连轴转轻松多了。”

长沙市第四医院通过“课程设置紧扣临床需求”的培训体系,提升医疗护理员专业水平。医院安排护士担任管理专干,每月定期授课,并对考核未达标者建议调整岗位。目前,湖南已培训医疗护理员近1万人次,确定国家试点医院监测单位12家、省级监测单位56家。

市场化企业的参与也推动了服务普及。北京康护之家健康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在全国布局8个自建培训基地和10余个联合培训基地,聘用管理的护理员达5万余名,合作医院超过300家,累计服务患者300余万人次。

“掌握了一技之长,月收入近8000元!”从甘肃来天津务工的庞继霞在南开医院从事护理工作,感慨于免陪照护带来的职业机遇。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郑强、余正为化名)

本报记者 李家鼎 申智林 刘晓宇

《人民日报》(2025年10月31日 第 1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