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巴丹吉林沙漠携沙湖奇观亮相欧洲,展现中国北疆独特魅力

时间:2025-11-02 10:15:5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刘欢

  中新网阿拉善10月31日电 题:巴丹吉林沙漠携沙湖奇观亮相欧洲,展现中国北疆独特魅力

  中新网记者 陈峰

  当悠扬的马头琴声飘荡在塞纳河畔,当豪迈的蒙古舞在巴黎街头点燃热情,一场跨越山海的文化盛宴正在欧洲上演。近日,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乌兰牧骑的演员们以一场融合草原风情与沙漠魅力的精彩表演,在法国巴黎掀起了一股来自中国北疆的文化热潮。现场,来自法国、比利时及全球各地的游客纷纷驻足,惊叹声与喝彩声交织成一片,共同见证这场跨越文化的奇妙相遇。

乌兰牧骑演员在埃菲尔铁塔下跳蒙古舞

图为乌兰牧骑演员在埃菲尔铁塔下跳起蒙古舞。王禹 摄

  北京时间10月28日至11月2日,“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走进欧洲系列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这场以沙漠为主题的文化盛宴,不仅是一场视觉与听觉的双重享受,更是中国北疆自然奇观与人文底蕴向世界的一次深情告白。而乌兰牧骑的精彩表演,正是此次欧洲之行的精彩开篇,为后续活动奠定了热烈而友好的基调。

  2024年,“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凭借其独特的自然景观与生态价值,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一殊荣不仅是对巴丹吉林沙漠自然奇观的国际认可,也为其走向世界舞台提供了重要契机。本次“世界自然遗产‘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走进世界百所高校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系列活动,正是以此为契机,旨在通过多维度、多形式的展示与交流,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北疆的独特魅力。

  活动期间,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行政公署派出的宣介团队可谓步履不停,他们穿梭于巴黎和布鲁塞尔的文化中心之间,搭建起一座座跨越国界的交流桥梁;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他们传递着中国北疆的生态理念与可持续发展愿景;从法国、比利时的市政大厅到交通场站、展览馆、博物馆,再到广场、公园、学校、社区与商场,几十场宣介宣讲、文艺演出、图片展览、座谈交流与快闪路演轮番上演,让欧洲民众全方位、多角度地触摸到了这片沙漠的独特脉动与生命活力。

摄影师格雷瓜尔·戴高乐观看图片展

图为摄影师格雷瓜尔·戴高乐观看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图片展。王禹 摄

  “我去过巴丹吉林沙漠,在那里,我见到了大小不一的湖泊,它们终年不干涸,仿佛是大自然赐予的奇迹,太神奇了!”现场,法国摄影师格雷瓜尔·戴高乐难掩激动之情。他分享道,自己曾多次前往巴丹吉林沙漠拍摄,用镜头记录下了这片沙漠的壮丽与神秘。而今天的活动,则一下子把他拉回了在内蒙古阿拉善的美好时光,让他心中充满了幸福与感动。

  这份让摄影师念念不忘的沙漠,究竟藏着怎样的“中国印记”?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是世界第四大沙漠、中国第三大沙漠,也是中国第二大流动沙漠。在这片约4.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奇峰、鸣沙、湖泊、古庙、神泉”五大奇观齐聚一堂,共同构成了它“沙漠瑰宝”的美誉。每一座沙峰都仿佛是大自然的雕塑作品,每一片湖泊都像是镶嵌在沙漠中的明珠,每一声鸣沙都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

  看过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图片展后,法国文化讲解员保罗不禁感慨万千:“以前总觉得中国西部是戈壁大漠的单调景象,这次才发现,阿拉善不仅风景如画,文化底蕴也如此深厚。这里的每一片沙漠、每一座湖泊、每一座古庙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关于生命与自然的故事,让人陶醉其中。”

  此次欧洲之行,不仅是巴丹吉林沙漠的“独角秀”,更是内蒙古阿拉善的“全景展”。在推广沙漠奇观的同时,活动还全方位展示了内蒙古阿拉善盟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社会发展、产业优势与特色文旅。从古老的丝绸之路遗迹到现代的生态农业示范区,从浓郁的民族风情到多元的文化交融,阿拉善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多元、鲜活、发展的中国北疆形象。

推介活动现场

图为推介活动现场。王禹 摄

  “内蒙古是中国北疆重要的生态屏障,而阿拉善凭借其独特的自然景观、深厚的历史文化与浓郁的民族风情,早已成为连接东西文明的重要节点。”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主任王萌表示,期待通过这次推介活动,让更多法国民众读懂中国西北的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促进中法两国在文化、旅游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