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兰州10月31日电 (刘薛梅)“挑战前所未有,成果超乎预期。”31日,甘肃嘉峪关市委书记刘恩举在回顾“十四五”发展历程时,用这样一句话概括了这座西北城市的蜕变。作为全国唯一不设区县的地级市,嘉峪关正通过教育、医疗、城乡融合等民生工程的持续发力,将“湖光山色、戈壁明珠”的美誉转化为居民触手可及的幸福生活,连续两年荣膺新华社“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
教育优先: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跨越
地处甘新青蒙四省区交界核心区的嘉峪关,因矿建企、因企设市、因关得名,拥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十余项国家级名片。在“十四五”规划中,教育被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5.66亿元投入实施11万平方米校舍新建改扩建工程,新增7485个学位,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目前,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超99%,高考本科录取率连续11年领跑全省,更成为全国唯一整市通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国家督导认定的地级市。
医疗升级:打造“15分钟健康服务圈”
“医疗水平是幸福城市的底线。”嘉峪关市政府副市长周俊锋介绍,当地在医疗卫生领域投入8.5亿元实施51个项目,形成“三甲医院+基层医疗机构”的优质就医格局:每万人三甲医院数位居全国前列,基层医疗机构创评达标率100%,人均预期寿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并获评甘肃省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这份“健康成绩单”背后,是居民看病就医条件的显著改善。
城乡融合:全域城市化试点走出新路径
作为甘肃省唯一全域城市化试点城市,嘉峪关以工业化思维发展现代农业,累计建成7.35万亩高标准农田(占耕地61.7%),培育辣椒、高原夏菜等产业基地。数据显示,2024年农业增加值达7.3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35.2%),村均集体经济收入跃升至84.8万元(增幅近2倍),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42元(位居全省第一),城乡居民收入比优化至1.82:1,乡村振兴步伐坚实有力。
幸福图景:民生细节彰显城市温度
在嘉峪关,幸福不仅体现在宏观数据中,更渗透于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十四五”以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9.95万人次,带动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养老服务实现城乡全覆盖,60岁以上老人每月最高可享1833.5元补贴及60项贴心服务;便民服务热线满意率连续三年全省第一(达93.7%)。这些举措让孩子们的笑容更灿烂、长者的晚年更安心、劳动者的日子更踏实。
“民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接力跑。”周俊锋表示,嘉峪关将继续以“绣花功夫”织就幸福图景,让这座戈壁明珠城市持续散发“稳稳的幸福”光芒。(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