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0月31日电 (记者 陈溯)中国气象局于10月31日对外发布重要气候预测,预计秋季后期将进入拉尼娜状态,并指出今年冬季中国气温将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冷暖起伏较大。
在中国气象局当日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高荣详细介绍了近期的气候情况。他表示,自10月以来,中国冷空气的整体活跃度相较于9月份有所增强,全国范围内共出现了三次冷空气过程。根据季节进程监测,目前北方大部分地区已经正式进入冬季。
据气象监测数据显示,与常年同期相比,东北地区南部、华北东部和南部、西北地区东南部、华中西北部以及山东中东部、贵州中部、新疆西北部等地的入冬时间均偏早5天以上。其中,华北地区东南部、山东中东部、河南西部、湖北西部、贵州中部等地的入冬时间更是偏早10至20天,局地甚至偏早20天以上。而黑龙江西北部、吉林东部、内蒙古中东部、西北地区中部、四川中西部、西藏东部等地的入冬时间则偏晚5至20天,局地偏晚超过20天。
高荣进一步解释,截至2025年9月,赤道中东太平洋处于ENSO(厄尔尼诺与南方涛动的合称)中性偏冷状态。综合国内外数值模式和近期海洋大气演变特征,预计秋季后期将进入拉尼娜状态,并可能持续至2026年初,随后转为ENSO中性状态。他强调,根据预测,此次拉尼娜状态的持续时间相对较短,因此形成拉尼娜事件的概率较低。
在谈及拉尼娜状态对今冬中国气候的具体影响时,高荣表示,在拉尼娜状态下,冬季全国平均气温预计将接近常年同期至偏高水平,降水总体偏少,且呈“北多南少”的分布态势。南方地区发生大范围持续性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风险总体较低。不过,他也提醒,预计冬季气温将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冷暖起伏大,华东南部、华中东部、华南东部等地的降水可能会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