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郑州如何打好‘杜甫牌’?专家支招文化IP创新路径

时间:2025-11-05 16:09:1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张令旗

郑州杜甫文化主题活动

中新网郑州10月30日电(记者 张楠)'杜甫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但首先,他是郑州的。'在29日于河南郑州举行的2025中华经典诗词论坛上,中国杜甫研究会会长刘明华一语点破文化归属与城市发展的辩证关系。作为杜甫出生地的郑州,如何将千年诗魂转化为现代文化动能,成为与会专家热议的焦点。

文化根脉:从《诗经》到杜甫的郑州基因

郑州不仅是《诗经·郑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诞生地,更是杜甫、白居易、刘禹锡、李商隐等文学巨匠的生命原乡。'这些文脉根系构成了郑州独特的文化DNA。'刘明华指出,尽管杜甫现存1455首诗作中无直接描写郑州山水的篇章,但其早年散佚的千余首作品与中原文化的深层联结,仍为城市文化挖掘提供了丰厚土壤。

成都样本:草堂模式的文化活化启示

对比成都杜甫草堂年接待游客超千万、'人日游草堂'活动延续三十余年的成功经验,刘明华认为郑州需突破'籍贯争夺战'的思维定式。'成都将杜甫精神深度融入城市肌理,让诗圣文化成为可感知的生活方式。'他建议郑州重点挖掘杜甫忧国忧民的君子品格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通过打造全民参与的文化活动实现精神传承。

成都杜甫草堂人日活动

差异化路径:深耕精神内核的郑州方案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馆长王飞提出'三融'策略:诗歌与非遗、音乐、书画深度融合,让传统文化变得可触摸、可共鸣。针对郑州杜甫故里、刘禹锡公园等文化遗迹,他建议开发'第二课堂'体系,通过沉浸式体验让诗圣精神渗透市民生活。'不必复制草堂模式,而应挖掘杜甫与中原儒家文化的独特渊源。'刘明华强调,郑州可打造'重阳登高诵《九日》'等特色节庆活动,将文化共鸣转化为文旅消费新场景。

跨区域联动:构建诗歌文化共同体

在王飞看来,《诗经·郑风》的浪漫基因与杜甫诗风的沉郁特质,共同构成了郑州的诗歌双翼。他呼吁联合成都、重庆等诗歌名城,通过资源共享、学术互访、联合策展等方式,构建'中国诗歌文化走廊'。'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需要打破地域壁垒,形成协同效应。'

专家建言:文化IP需久久为功

'文化IP打造忌急功近利,要找准精神切入点。'刘明华以成都'诗歌之城'建设为例,指出郑州需建立长效机制,通过年度诗词大会、青少年诗词创作大赛等载体,培育城市文化生态。他特别提到,可借鉴'故宫文创'经验,开发杜甫主题数字藏品、AR诗词地图等创新产品,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机。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