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寻味中华丨探秘峡江号子:非遗中的长江生命之歌

时间:2025-09-21 10:02:06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史词

  【中新社湖北宜昌9月21日电】题:升帆摇橹闯险滩 峡江号子话沧桑

  记者 郭晓莹

  “伙计们,起风哒,掌笠哟——吆哦耶哦……”“伙计们,上青滩呐——嘿哟哦……”在湖北宜昌市夷陵区长江西陵峡畔,年近七旬的省级非遗传承人杨春善手持桡桨立于船头,将传承千年的峡江号子喊得震天响。这声穿透江雾的呐喊,仿佛将人带回“雪浪如雷倏崩散,青天乍落一声桡”的惊险岁月。

杨春善带领老船工表演峡江号子
9月8日,杨春善与老船工在西陵峡实景山水舞台表演峡江号子。(许乐康 摄)

  险滩上的生命交响曲

  西陵峡作为长江三峡之首,以120公里的险峻河道著称。这里暗礁密布、漩涡横生,船行其间犹如穿越“鬼门关”。在此诞生的峡江号子,实为船工们与自然搏斗的生存智慧——上水号子、下水号子、平水号子、拼命号子四大类,涵盖拖扛、扳艄、推桡等9种工种号令。领唱的“号子头”需精研滩情水势,根据不同险境即兴创作唱词,船工们则以整齐划一的应和闯过激流险滩。

  “南沱三漩的漩涡大如房屋,深不见底,船被吸进去就再也出不来。”杨春善抚摸着船桨回忆,峡江号子不是风花雪月的歌谣,而是用生命谱写的呐喊。那些关于暗礁位置的警示、水流方向的指引,都凝结在即兴填词的号子声中,成为船工们代代相传的“活地图”。

景区艺术团表演峡江号子
6月5日,三峡人家景区艺术团为游客表演峡江号子,该节目已持续演出十余年。(张国荣 摄)

  非遗里的三峡记忆

  湖北省影视制作协会副会长杜鸿指出,峡江号子的歌词具有“见景生情”的特质,既包含牛肝马肺峡、兵书宝剑峡等地理标志,也融入了当地物产、民间传说。纤夫们将生存经验转化为韵律,在“嘿佐、哟嗬”的节奏中,完成对自然的敬畏与抗争。

  2008年,“长江峡江号子”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杨春善成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然而随着葛洲坝、三峡工程的建成,高峡平湖取代了险滩恶浪,马达轰鸣取代了桨橹声声,这门古老技艺一度面临失传危机。

  山水舞台上的文化重生

  在三峡人家景区,杨春善找到了新的传承方式。他带领老船工组成表演队,在西陵峡实景山水间重现“升帆摇橹喊号子”的经典场景。十余年来,这支队伍已为2000余万中外游客演绎原生态号子,更通过现场教学将技艺传授给年轻一代。艺术团团长王光透露,景区还与克罗地亚钢琴家马克西姆合作,让峡江号子与西洋音乐碰撞出火花。

实景舞台表演峡江号子
7月30日,三峡人家景区实景舞台上,“船工”们再现峡江号子表演。(周星亮 摄)

  杜鸿评价,峡江号子以野性力量见证着三峡文明的演进,其旋律中既有对险滩的敬畏,也饱含对生活的热爱。如今,当游客循着号子声来到西陵峡,看到的不仅是升帆摇橹的表演,更是一部用生命书写的长江史诗。“西陵峡上滩连滩啰,一声号子一身汗啰……”随着新一场表演开始,杨春善和“伙计们”的呐喊再次响彻峡谷,诉说着这条大江永恒的生命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