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贺州10月31日电(费贤彬 卢园芳 陈秋妮)"‘开放课堂’模式将以往高成本、低覆盖的优质课程资源,从单一班次的‘专属资源’转变为全市干部共享的‘公共财富’,实现了以最小投入获取最大效益的倍增效应,为贺州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贺州市委党校教务科副科长卿思敏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图为“开放课堂”现场。马振钊 摄
2024年以来,广西贺州市创新推出面向全市干部的“开放课堂”培训体系,通过拓展培训对象范围、下放课程选择权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有效破解了传统干部培训中存在的“大水漫灌”“训非所用”等突出问题。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举办“开放课堂”11期,培训干部达1336人次。
该模式突破了干部身份、工作岗位、管理权限等传统限制,将培训对象从特定层级扩展至科级以下公务员、企事业单位人员等,实现了在贺州工作的全体干部全覆盖。今年3月,市委党校主体班开设的“人工智能应用与发展培训”课程,除规定培训的中青年干部外,还吸引了市直各单位100余名不同层级干部主动报名,充分体现了从“限定参训”到“按需申请”的转变。
在培训机制创新方面,贺州市构建了“自助点餐+组织配餐”的双轨制参训通道。通过微信小程序、政务内网等平台发布培训清单,干部可根据自身岗位需求和能力短板自主报名,实现“谁需要、谁参训”的精准对接。同时,市委组织部利用干部教育培训数据库,对培训量较少的市直单位或特定岗位干部进行“精准点名”调训,确保培训内容与时代发展“合拍”、与干部岗位“合身”。
资源优化配置是“开放课堂”的核心优势。贺州市建立了跨层级、跨部门的干部教育培训资源统筹平台,每月汇总市委党校主体班次、东融大讲堂、各部门重点专业培训班等计划,形成包含名师课程、高端师资、优质场地等信息的“资源池”。针对热门课程,积极探索“主会场+分会场”“线下授课+线上直播”等集约化教学模式,最大限度满足干部学习需求。
这种创新模式不仅提升了培训质效,更推动了干部教育从“被动接受”向“主动需求”的转变。通过资源整合与机制创新,贺州市正在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干部能力提升新路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