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与安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如何破解“就业难”与“用工荒”的结构性矛盾,成为各地政府的重要课题。遵义市,作为贵州省的重要城市,正以实际行动给出答案——通过深入实施“技能遵义”行动,以职业技能培训为突破口,全面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织就一张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网络。
近年来,遵义市不仅注重技能培训的广度,更在深度上下功夫,通过“技能培训+就业”“创业培训+陪跑”、定向培训输出省外就业、培训联盟促就业等多种创新模式,有效释放了职业技能培训在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中的巨大潜力。今年以来,全市已累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达1.37万人次,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呈现出量质齐升的良好态势。
在播州区公共实训中心,2025年技能培训班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母婴护理课堂上,黔灵女家庭服务职业技术培训学校的资深教师冉英,正手把手指导学员练习婴儿被动操。“我们不仅教授产后护理、月子餐制作等产妇照料技能,还培训新生儿喂养、清洁等全流程照护技术。”冉英老师的课程总是座无虚席,深受学员欢迎。学员刘宇边记笔记边感慨:“免费学到这么专业的技能,结业就能上岗,相当于给家里添了份稳定收入。”这种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正是源于播州区创新的“订单式培训+定岗式就业”模式。
播州区通过搭建“需求调研+定向培养+考核认证+岗位直通”的全链条服务体系,近两年已成功推动500余名学员通过项目制培训实现“结业即就业”,其中母婴护理、美容美发等专业的就业率更是达到了100%,真正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双向奔赴”。
当传统技能培训在播州结出累累硕果时,红花岗区则借力数字经济东风,拓宽就业渠道。近日,该区网络创业(直播)培训班的28名学员,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直播实操演练。“从场景搭建到粉丝互动,七天课程全是干货!”学员黄坤兴奋地展示刚拍摄的短视频,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
红花岗区重美职校则采用“创业培训+陪跑”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培训学员提供创业全流程服务支持。从店面选址、室内设计到开业筹备、宣传推广,再到运营过程中的疑难解答,均有专业团队提供一对一指导。学校不仅建立创业跟踪档案定期回访,还与企业合作开发岗位资源库,多措并举提升学员就业竞争力。
作为全省酱酒产业人才集聚区,遵义市还牵头构建了“贵州酱酒”就业培训联盟。围绕酱酒产业用工需求,联盟明晰了部门“服务清单”、企业“需求清单”、院校“培养清单”、人力资源信息“储备清单”四张清单,推动酱酒技能培训、技能评价资源共建共享。今年以来,已开展酱酒领域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600余人次,为酱酒产业输送了大批技能人才,有力促进了酱酒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同时,遵义市人社局还抢抓东西部协作机遇,与珠海联合开展“南粤家政”“黔北红姨”养老照护师培训、“南粤家政”医养照护定向就业技能培训等,定向输送100余名高校毕业生等赴粤就业,为两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从播州区的闭环管理到红花岗区的实践创新,再到酱酒培训联盟的构建,遵义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正呈现出全局谋划、多点开花的良好局面。遵义市围绕重点产业推行“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的一体化模式,中长期培训就业率达70%以上;围绕网络经济大力开展网络创业培训,让创业者在新职业新业态中遍地开花,带动更多就业。同时,推广证书直补政策,通过“线上线下+行业部门”多渠道广泛宣传,激发劳动者自主提升技能的内生动力。
这些举措不仅有效破解了“用工荒”与“就业难”的结构性矛盾,更为乡村振兴培育了大量本土人才。遵义市正逐步构建起多层次、立体化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遵义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遵义将聚焦重点产业、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技能人才需求及重点群体培训就业意愿,持续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让更多劳动者靠技能成就出彩人生,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在这幅以技能促就业的民生画卷中,我们共同见证了遵义市“授人以渔”的民生温度和发展智慧,也期待着这座城市在未来的发展中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潘树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