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上MR眼镜一秒穿越古蜀国——在三星堆博物馆,游客不仅能欣赏珍贵文物,还能通过《寻觅三星堆》互动体验项目化身考古探险家;在济南看完周杰伦演唱会后,凭票根五折畅游九如山度假区;追完热播剧《北上》,立刻前往昆山巴城打卡剧中同款运河码头……这些场景正成为当下旅游市场的新常态。
随着“文旅+”跨界融合的深入推进,科技、演出、影视IP等元素与旅游产业的深度碰撞,正在重构传统旅游模式,为游客带来兼具趣味性、便捷性与深度的全新旅行体验。
科技正成为旅游市场升级的核心驱动力。在三星堆博物馆新馆,观众戴上MR眼镜即可开启三重奇幻之旅:或翱翔于遗址区上空俯瞰千年文明,或驾驶黄金面具穿越古城见证沧海桑田,甚至能跳入祭祀坑“触摸”文物。该项目耗时数月按1:1比例复原了祭祀坑、考古方舱等6大数字场景,配合考古专家真人出镜解说,让文物“活”了起来。
具身机器人技术同样在景区掀起热潮。河南宝泉旅游区推出“智慧AI赏花季”,春晚同款人形机器人H1在郁金香花海跳“科目三”,机器狗GO2通过“打工赢充电宝”互动吸引游客,清明假期接待量突破10万人次;河北山海关将非遗舞狮与狮型机器狗结合打造的《智舞雄狮》表演,登上央视《新闻直播间》;郑州建业电影小镇的机器人则融入民国场景,在《刺杀行动》等剧目中与人形NPC共演,相关话题单日曝光超400万次。
AI技术更让旅游服务精准化。智能导览系统、大数据人流调控、住宿需求匹配等功能,打通了交通、住宿、景区间的壁垒。四川宜宾智慧景区实现一键购票、无感入园,李庄古镇通过数字技术还原抗战岁月,科技让旅游体验更具便捷性与趣味性。
演出经济对城市旅游的带动作用持续显现。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数据显示,每支出1元演唱会门票可带动周边消费4.8元,2025年前三季度全国旅游演艺票房突破130亿元。头部艺人演唱会成为城市“流量密码”:杭州五月天三日演出吸引超10万人次,带动消费近亿元;苏州林俊杰演唱会推动消费增长超7亿元,其中跨城粉丝占比过半;西安TFBOYS十周年演唱会创造超4亿元旅游收入,酒店订单激增50倍。
多地文旅局推出“票根经济”政策,凭演出门票可在景点、酒店享受专属福利。周杰伦济南演唱会吸引30万人次,带动泉城文旅消费;刀郎乌鲁木齐演唱会吸引逾400万歌迷跨城涌入,直接带动当地消费超1亿元。这种“观演+旅游”模式让游客从“看一场演出”升级为“体验一座城市”,为文旅产业注入新动能。
影视综IP的场景化落地正激活文旅新增量。热播剧《北上》取景地昆山巴城成为新晋网红,剧中北上主题墙、运河码头等场景吸引大量游客打卡。中秋国庆假期,昆山接待游客182.8万人次,日均增长35.9%,运河畔非遗之旅成苏州新潮流。
重庆洪崖洞因《难哄》热度再升,粉丝挖掘出融创渝乐小镇涂鸦墙、李子坝轻轨站等“宝藏”打卡地;山东临沂沂南红嫂家乡旅游区复原《生万物》剧中场景,日均接待游客3000人次,周末达5000人次,较去年同期翻倍增长。综艺节目同样带动旅游热,公路探访类音乐节目《乐在旅途》第三季首站选在福建泉州,节目播出后当地游客量同比增长42.0%,西街人流量增长108.2%。
“文旅+赛事”模式则将短期流量转化为长期消费动能。今年夏天,“苏超”赛事带火江苏13城旅游,度假景区支付订单量同比增长121%,餐饮商户数环比增长214%。《乘风2025》第四次公演在雄安新区举行后,“五一”假期游客量同比增长120%,白洋淀景区游船预订量创新高,“乘风同款鱼宴”成热搜词。
文/本报记者 陈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