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阿拉善10月31日电 题:巴丹吉林沙漠携沙湖奇观闪耀欧洲,展现中国北疆魅力
中新网记者 陈峰
当悠扬的马头琴声飘荡在塞纳河畔,当豪迈的蒙古舞点燃巴黎街头,一场跨越山海的文化盛宴正在上演。近日,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乌兰牧骑的演员们以极具民族特色的表演惊艳法国,将广袤草原的豪情与金色沙漠的神秘同时带到欧洲大陆。活动现场,来自法国、比利时及全球各地的游客纷纷驻足,惊叹声与喝彩声交织成一片。

图为乌兰牧骑演员在埃菲尔铁塔下跳起蒙古舞。王禹 摄
北京时间10月28日至11月2日,“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走进欧洲系列活动持续开展。这场以“世界自然遗产”为主题的文化交流,正是“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走进世界百所高校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2024年,这片位于中国西北的沙漠奇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全球自然遗产中的璀璨明珠。
活动期间,由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行政公署组建的宣介团队马不停蹄:在巴黎和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搭建文化交流平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传递生态保护理念,从市政大厅到交通枢纽,从展览馆到社区广场,几十场宣介宣讲、文艺演出、图片展览、座谈交流与快闪路演轮番登场。法国观众在埃菲尔铁塔下欣赏蒙古舞,比利时市民在布鲁塞尔广场触摸沙漠奇石,欧洲民众通过多元形式全方位感受这片沙漠的独特魅力。

图为摄影师格雷瓜尔·戴高乐观看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图片展。王禹 摄
“我曾亲自探访巴丹吉林沙漠,那里分布着大小不一的湖泊,即便在干旱季节也永不干涸,这种自然奇观令人震撼!”法国摄影师格雷瓜尔·戴高乐难掩激动之情,“我拍摄了数百张照片记录这份奇迹,今天的活动让我仿佛重回阿拉善的金色沙海,内心充满幸福。”让这位摄影师念念不忘的沙漠,蕴藏着独特的“中国印记”: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面积达4.7万平方公里,作为世界第四大沙漠、中国第三大沙漠及第二大流动沙漠,这里集“奇峰、鸣沙、湖泊、古庙、神泉”五大奇观于一体,被誉为“沙漠瑰宝”。
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举办的图片展上,法国文化讲解员保罗驻足良久:“过去总认为中国西部只有单调的戈壁荒漠,这次展览彻底改变了我的认知。阿拉善不仅有壮丽的自然景观,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从曼德拉山岩画到居延文化遗址,从黑城遗址到贺兰山岩画,阿拉善盟通过200余幅精选图片,系统呈现了这片土地跨越千年的文明脉络。

图为推介活动现场。王禹 摄
此次欧洲之行不仅是巴丹吉林沙漠的“独角秀”,更是内蒙古阿拉善的“全景展”。活动通过“自然遗产+人文风情”的立体化呈现,将阿拉善盟的历史文化、生态保护、社会发展、产业优势与特色文旅资源有机融合。从沙产业创新成果到骆驼文化衍生品,从航天城科技魅力到额济纳胡杨林生态画卷,欧洲民众得以窥见一个多元、鲜活、发展的中国北疆。
“内蒙古是中国北疆重要的生态屏障,阿拉善凭借独特的自然景观、深厚的历史积淀与浓郁的民族风情,早已成为连接东西文明的重要节点。”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主任王萌表示,“期待通过这次推介活动,让更多法国民众读懂中国西北的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促进中法两国在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领域的深度对话。”(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