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太原11月3日电 (杨杰英 张颖) “从古丝绸之路到现代‘一带一路’,中国与世界连接的纽带从来不是坚船利炮,而是真诚与友谊。”11月3日,山西大学教室内,来自老挝的留学生赵克胜正通过中老铁路的案例,向同学们分享两国合作带来的民生福祉。这场生动的课堂分享,正是众多外国留学生“多维感知当代中国”的缩影。
课堂内外:从理论到实践的深度体验
在山西大学的国际交流课堂上,不同国家的留学生正用各自视角解读中国发展。印度尼西亚留学生周森马以“雅万高铁”为例,对比中印尼两国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模式;埃及留学生李仁安则通过学习山西天塔狮舞,将中国民间艺术搬上短视频平台,单条视频播放量突破百万,引发海外网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
课堂之外,实地走访让感知更加立体。在武乡县岭头村,来自刚果(金)的高明深入调研中国脱贫攻坚实践:“从产业扶贫到电商助农,中国政府因地制宜的解决方案具有全球借鉴意义。”而在山西太钢不锈钢精密带钢有限公司,越南留学生裴氏庄被厚度仅0.02毫米的“手撕钢”震撼:“这种自主创新过程让我明白,中国经验不仅是答案,更是破解发展难题的思维方法。”
文化浸润:传统与现代的双重魅力
琵琶演奏的悠扬旋律、茶艺展示的行云流水、书法创作的笔走龙蛇……山西大学开设的传统文化工作坊,为留学生提供沉浸式体验中华文明的机会。越南留学生陈氏美幸在“非遗正青春”大赛中,凭借剪纸作品《龙凤呈祥》斩获金奖,她表示:“希望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让更多海外朋友了解这项中国非遗。”老挝留学生玛莉则通过研究晋商票号史料,对“诚信为本”的晋商精神有了全新认识。
从学习者到传播者:讲好中国故事
这些跨越山海来到中国的年轻人,正成为连接中外文化的桥梁。李仁安的狮舞视频走红后,已有多个海外文化机构邀请他开展线上教学;陈氏美幸的剪纸作品被制成文创产品,在东南亚市场受到欢迎;玛莉则计划将晋商故事改编成多语种漫画,用可视化方式传播中国商业智慧。
“我们不仅是见证者,更要成为讲述者。”赵克胜在结业仪式上说。从“手撕钢”的科技突破到天塔狮舞的文化传承,这群外国留学生用脚步丈量中国,用镜头记录真实,让世界看到一个多维立体的当代中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