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焦点访谈:从按时到按需供暖,探寻供暖背后的民生温度与智慧升级

时间:2025-11-07 06:24:19 来源:央视网 作者:刘阳禾

近日,我国北方部分地区气温骤降,多地提前迎来入冬天气。10月中下旬,华北、西北、东北等地的多个城市相继打破常规供暖时间表,宣布提前供暖。北京、河北等地也紧锣密鼓地做好供热保障准备。寒冬将至,温暖先行,这些地方如何精准响应百姓需求?又通过哪些举措应对冬季供暖考验?11月2日,焦点访谈带您走进这些城市,探寻提前供暖背后的民生温度。

提前供暖:从“按时”到“按需”的民生响应

在德州平原县,夜晚寒风瑟瑟,但居民张女士家中却温暖如春。10月以来,平原县连续阴雨,降水量较常年激增695%,平均气温比往年低1.3℃,湿冷天气让居民迫切期待暖气到来。综合考虑天气情况,当地于11月1日提前供暖,比规定时间早了10天。

提前供暖并非简单决定,而是政府综合考量的结果。从倾听百姓呼声到科学论证,再到筹备工作,每一步都需细致落实。相关部门需盯准温度变化,规划供暖时间;精准计算能耗与成本,平衡百姓需求与企业负担;全面检查供热管线,确保供暖季稳定运行。这些琐碎而细致的工作,为提前供暖奠定了坚实基础。

多方联动:高效推进提前供暖

从降温开始,城管、气象、供热公司等部门每周召开供暖协调调度会。气象部门提供精准天气数据,为供暖时间调整提供参考;供热公司排查设备、调试管线;城管部门协助解决筹备中的问题。多方联动会商,确保提前供暖高效顺利实现。

新技术助力:清洁能源与智慧供暖

今年,平原县供暖工程迎来新变化。当地首次启用清洁热源替代项目,利用丰富的地热资源供暖。从地下1500米抽取58—60℃的地热水,提取热量后加热自来水,再通过管道送入居民家中。这一项目不仅降低了能耗,还节省了成本,为提前供暖提供了有力支撑。

平原县委副书记、县长齐强表示:“往年主要靠燃煤供暖,提前供暖成本和能耗压力巨大。今年启动地热清洁能源替代工程后,成本降低,提前供暖更有底气,既温暖了百姓家,也没给财政造成更大压力。”

新技术的运用需反复调试。地热能源站是项目枢纽,工作人员需盯着沿线检测点数据,调整出水口温度,确保居民家中温暖。提前供暖也为设备调试留出时间,为严冬到来做好准备。

智慧供暖:从粗放保障到精准服务

在河北北部,张家口坝上地区受寒潮影响明显,提前启动供暖工作。石家庄、邯郸等地在规定供暖日期前进行带温带压试运行。承德于11月1日正式供暖,但各区县提前三四天启动试运行。记者走访发现,许多居民家中新安装了室温采集器,实时监测供热温度,并将数据传给控制系统。一旦温度异常,管理部门会自动派发督办工单,督促供热企业及时解决。居民还可通过手机远程调节温度,实现分时模式,降低采暖成本。

这种智能控温技术精准匹配需求,保持室内舒适,同时降低居民费用。小小智能设备彰显了城市供暖理念的升级,从“一刀切”转向精准、人性化服务。

全国实践:智慧供暖系统升级

要实现精准服务,背后需大量工作。河北在上一个供暖季结束后,全面检修问题区域、带病运行的热源和热力站,改造老旧供热管网,提前消除隐患。包头市供热公司工作人员走访重点户,测量室温,查看设备运行情况。当地为边户、角户、顶户等易失温用户加装新型测温设备,每小时自动测量温度并上报系统,确保温度稳定。

今年,包头市全面升级供暖系统,新增天气预报模块,动态调整供暖热力值,既降低能耗,又精准匹配温度。全国多地利用新技术优化供暖系统,提升百姓体验。辽宁大连的智慧供热监管平台按每0.6万平方米供热面积装1块测温表,动态监管全市供暖情况。黑龙江哈尔滨通过智慧供热平台,实时查看长达172公里的主干线状态,实现高效巡检。

城市更新:解决供暖老问题

除了智慧系统建设,各地还借城市更新契机解决供暖难题。老旧小区改造中,更换老化管线,重新科学排布管线,加装保温层,从根本上破解取暖难问题。

提前供暖过程中难免遇到小问题,需不断调整解决。但正是耐心细致的工作,才能把民生小事办实,让百姓感受政策温度。

结语:供暖模式升级,彰显民生担当

各地用“提前一步”的行动、“精细一分”的管理,把温暖送到百姓心坎上。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今年供暖季能源供需总体平衡,民生用能保供稳价有坚实基础,民众温暖过冬有充分保障。供暖这件“民生小事”,一头连着百姓冷暖,一头映着民生担当。从“按时供暖”到“按需供暖”,从“粗放保障”到“智慧服务”,变化的不仅是供暖模式,更是城市治理的精细化为千家万户带来的冬日安稳与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