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济南11月3日电(记者 赵晓) 题:山东多学科团队8小时生死救援 高龄孕妇主动脉夹层成功获救
'您好,这里是东平县人民医院,有一位42岁、孕33周的孕妇确诊A型主动脉夹层,急需转院!'今年10月初的清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产科副主任医师顾永忠被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这通来自山东省产科联盟平台的求救电话,揭开了一场与死神赛跑的生死救援。
争分夺秒:绿色通道打通生命线
A型主动脉夹层被称为'人体内的定时炸弹',发病初期死亡率高达25%,此后每小时死亡率递增1%。'患者主动脉根部撕裂形成血肿,压迫右冠状动脉导致急性心梗,胎儿随时可能窒息。'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医师张刚回忆,接到消息后立即启动主动脉夹层救治绿色通道,安排救护车全程护送患者转院。

CT扫描结果让医疗团队倒吸冷气:患者不仅存在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更合并罕见的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左右冠状动脉均起源于左冠窦。这种解剖变异使手术风险呈指数级上升,'就像在悬崖边走钢丝,任何细微失误都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
多学科接力:8小时生死时速
15时整,手术室灯光亮起。麻醉团队率先实施精准全身麻醉,心外科团队快速游离股动静脉建立体外循环通道。产科主任李红梅带领团队仅用12分钟完成剖宫产及子宫动脉结扎,新生儿科立即将早产儿转运至NICU监护。当张刚主任打开患者胸腔时,右心室收缩力已极度微弱,'每一针缝合都决定着两条生命的存续'。
经过8个多小时的鏖战,手术团队成功置换主动脉根部及升主动脉,修复冠状动脉开口。当监护仪显示稳定波形时,手术室爆发出压抑已久的欢呼声。'这是我们迄今完成的风险最高的母婴联合手术。'张刚主任擦拭着额头的汗水说道。
体系化突破:建立母婴双线抢救标准
术后恢复室里,劫后余生的李女士紧握医护人员的手:'孕前检查提示主动脉扩张,我以为只是高血压并发症...'张刚主任解释,妊娠期血容量增加40%-50%,对主动脉壁形成巨大压力,合并高血压时风险骤增。数据显示,孕产妇主动脉夹层死亡率是普通患者的2-3倍。
据悉,山东省立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团队已形成标准化救治流程:从基层医院远程会诊、转运绿色通道,到院内多学科快速响应机制,构建起覆盖全省的危重孕产妇救治网络。'去年我们成功救治怀孕32周的马凡综合征患者,今年又完成这例高难度手术,证明我们的体系经得起考验。'张刚主任表示。
产科联盟:织就生命守护网
作为山东省产科联盟秘书长,顾永忠主任展示了联盟搭建的'危重孕产妇远程会诊平台':全省16地市医疗机构实时连线,每月开展3次专项培训,年转运救治危重患者超200例。'2012年我们首次合作救治风湿性心脏病孕妇,如今团队配合已如精密仪器般默契。'他指着墙上'母婴安全示范单位'的牌匾说道。
专家提醒:血压管理刻不容缓
张刚主任特别强调,高血压是主动脉夹层首要诱因,'很多年轻人认为无症状就无需服药,这种观念极其危险'。他建议公众:
'我们正在建立妊娠期心血管疾病预警系统,通过AI算法提前识别高危人群。'顾永忠主任透露,联盟计划明年推出移动医疗车,将超声、心电等检查设备直接送到基层,真正实现'早发现、早干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