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演唱会门票溢价数倍:二级市场乱象与消费者权益保护

时间:2025-11-07 15:40:57 来源:工人日报 作者:周驰

  唐姝 《工人日报》

  进入11月,随着天气转凉,演唱会市场的热度却持续攀升。截至目前,北京已官宣7场演唱会,杭州的演出市场也迎来爆发式增长,10余场演唱会覆盖国内外知名歌手。在演出市场供需两旺的背景下,一些热门场次和“顶流”歌手的演唱会门票更是一票难求,这直接催生了庞大的二级票务市场。

  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吐槽,称此前杭州某场演唱会抢不到的门票,竟然在二级票务平台上以万元的价格出售。这一现象并非个例,随着这两年演出市场的爆发式增长,演唱会门票的溢价现象愈发普遍。

  今年4月,某歌手的演唱会8万张门票开售后“秒空”,随后“黄牛票”大量出现在二手市场,原价480元的门票被炒至2000元起步。今年7月,另一场演唱会虽然采取了强实名制购票,但在官方渠道售罄的同时,二手交易平台上仍有780元的票价被炒至1万元,溢价幅度令人咋舌。

  那么,官方渠道抢不到的票,为何会出现在“黄牛”手里呢?

  目前,演出票务市场主要以一级票务平台为主,这些平台由演出主办方直营或授权运营,掌握核心票源。而二级票务平台则作为补充力量,通过整合资源促成交易,并向入驻商家收取一定比例的佣金。在二级市场,票价由市场供需关系决定,因此往往会出现溢价现象。

  有市场就有需求。如今,很多年轻人愿意为真情实感的体验和情绪价值买单,甚至为一场演出赴一座城。当消费者在官方渠道买不到原价票时,往往会尝试在二级票务平台上购票。然而,二级市场的票价往往比原价高出几倍,甚至十几倍,消费者的情怀有时被“明码标价”。

  作为近年来的新生事物,二级票务平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通过价格来平衡供需关系,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多元、便捷的购票体验。然而,由于缺乏相应的规范和监管,相较于一级平台,二级平台在票源追溯、信息透明、售后维权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不少消费者虽然接受一定范围内的溢价,但不透明的门票来源以及既没出票也不能退票的遭遇,让其权益受到了侵害。

  同时,散乱的二级市场也给“黄牛”们提供了可乘之机。据媒体报道,除了利用外挂软件抢票、内部渠道供票外,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型演唱会实行“实名制”,二级票务市场还出现了“代拍”业务。代抢费用根据门票热门程度决定,有的代抢费报价达千元,远超门票原价。更有部分消费者找“黄牛”买票被骗千余元,付款后对方“消失”,难以追回原款。今年9月,上海市公安局徐汇分局就破获了一起“黄牛”诈骗案,涉案金额达8万余元。

  这些违法违规侵权行为,不仅扰乱了正常票务市场秩序,也伤害了消费者的积极性,影响了演出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一些消费者逐渐回归理性,宁可在门口大合唱,也呼吁抵制“黄牛”高溢价票。眼下,演唱会促进消费提质增效的“吸金”能力,已经成为不少地方提升文旅商体展深度融合的流量“法宝”。而想要这种效益可持续,就应保障消费者公平购票权益,推动制度透明化、技术智能化、监管协同化,让演唱会回归文旅消费的本质,实现消费者与城市的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