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内蒙古大兴安岭11月4日电】题:探访大兴安岭女森林医生:守护林海 与自然共生
记者:张玮
秋末的内蒙古大兴安岭银装素裹,距离防火季结束仅剩10天。莫尔道嘎生态功能区的林间,赵建新与同事裹着厚羽绒服疾行,她们要在暴雪封山前完成最后一次树木健康复查。这片45万公顷的生态屏障,正由一群女性用脚步丈量守护。

近日,记者深入这片占森林覆盖率96.47%的原始林区,记录下女'森林医生'们与虫害博弈、与自然共生的动人故事。莫尔道嘎森工公司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这支22人的专业队伍中,16名女性撑起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的半边天。
'2000年从林校毕业后,我就想着要用专业知识守护这片林海。'作为检疫室主任的赵建新,24年来走遍了功能区的每道山梁、每条沟系。夏季作业时,她和团队需在林间悬挂性诱捕器监测落叶松毛虫,蚊虫叮咬是家常便饭。'最难受的是夜间灯诱,蛾类鳞片沾到皮肤会引发奇痒,但为了准确监测虫情,再苦也要坚持。'

这支'娘子军'的足迹遍布白鹿岛、激流河等偏远区域。冬季雪压木调查时,刘雪迎、刘爱荣常在齐腰深的积雪中跋涉。'有一次雪太厚,我整个人陷进雪堆,是同事用绳索把我拉出来的。'刘爱荣笑着回忆,但这样的危险从未动摇她们守护森林的决心。
作为'林三代'的刘静,对这片林子有着特殊情感。2019年落叶松毛虫灾害暴发时,她带领团队在一周内完成疫情普查,为防治方案提供关键数据。'背着30公斤药箱爬山时,脚底磨出血泡是常事,但听到林间鸟鸣那刻,所有疲惫都消散了。'

除了防治虫害,团队还创新开展'筑巢引鸟'计划。'每增加一个鸟巢,就能减少数百只害虫。'赵建新指着树上的人工鸟巢解释,这种生物防治法让虫口密度下降了40%。如今,林间松鼠跳跃、鸟类筑巢的生机景象,正是她们20余年坚守的最好回报。
在她们的守护下,莫尔道嘎生态功能区实现了从'砍树经济'到'看树经济'的转型。曾经的运材铁路变身观光小火车,载着游客穿梭于兴安岭的童话世界。'现在林区职工都成了生态导游,这是我们最骄傲的转变。'赵建新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林海,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