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杭州11月7日电 题:杭州迟桂花绽放 追寻郁达夫《迟桂花》文学踪迹
作者 严格 曹丹
时值立冬,一场细雨浸润后的杭州城,空气中浮动着迟桂花的清甜香气。尽管今年桂花花期较往年推迟了半月有余,但这份迟来的芬芳反而让整座城市沉浸在更浓郁的诗意中。
杭州植物园高级工程师陈晓玲分析指出,夏季持续高温少雨的气候特征,直接导致了桂花盛放期的延后。她特别提醒爱花人:'桂花飘落时的景致同样动人,金黄花瓣铺就的小径,正是'桂香桂雨最杭州'的绝佳注脚。'
近日,翁家山村的桂花挂满枝头。曹丹 摄
1932年深秋,作家郁达夫在杭州翁家山村创作了同名小说《迟桂花》。故事中'我'受邀参加旧友婚礼,被漫山桂香与山间景致深深打动的情节,正是源于这段真实的文学采风经历。近日,记者沿着当年郁达夫的登山步道,重访这个充满文学记忆的古村落。
'当年郁先生就是从烟霞洞沿着山道上来,穿过这片竹林就进村了。'翁家山村村民翁力文站在村口古道旁,指着远处错落的白墙黑瓦介绍道。在他儿时的记忆里,桂花不仅是季节的信号,更承载着重要的生活仪式:'每家都要赶在花期制作桂花糖,新人办喜事前必须备好,来喝喜酒的乡亲都会说'等着吃你家的桂花糖'。'
这份对桂花的珍视早已融入杭州人的生活美学。2023年杭州亚运会期间,用新鲜桂花编织的冠军花冠惊艳世界,让杭城桂香飘向五洲四海。而桂花龙井、桂花八宝饭、桂花蜜藕等时令美食,更将这份芬芳转化为舌尖上的季节限定。

近日,制作完成的桂花龙井。林波 摄
据翁力文介绍,制作桂花龙井需将清晨采摘的金桂与明前龙井按黄金比例配比,通过传统窨制工艺让茶香与桂香完美融合。而在山脚下的满觉陇村,绵延数百米的赏桂文化街区里,桂花香囊、桂花手作等文创产品正焕发着新的生机。
这份对桂花的情感跨越国界。20世纪90年代,美国浙杭同乡会会长丁德坤在旧金山开设'楼外楼'中餐厅时,坚持每年空运桂花、藕粉等时令食材。桂花煮栗子、桂花藕粉羹等特色菜品,成为海外游子最思念的'故乡味道'。
对郁达夫长孙郁峻峰而言,《迟桂花》是理解祖父精神世界的重要密码。'30年代祖父经历人生低谷,他在作品中将自我挣扎投射于人物——翁则生象征过去的他,而迟桂花与山间景致,则代表着他追寻的精神出路。'郁峻峰认为,这部作品标志着郁达夫从早期苦闷向后期豁达的创作转变。
今年恰逢郁达夫在南洋印尼牺牲80周年,这位用笔杆抗日的作家,其精神遗产与桂花文化同样需要守护。面对市场冲击,翁力文等传承者正在探索保护之路:'我们要让这片山、这缕香,在年轻一代手中继续传承。就像祖父写的'桂花开得愈迟愈好,因为开得迟,所以经得日子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