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哈尔滨11月4日电 (记者 刘锡菊)4日,由哈尔滨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场)”在哈尔滨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十四五”期间,哈尔滨市以人民城市理念为引领,将城市更新作为推动城市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转型的核心抓手,在体制机制创新、老旧小区改造、历史文化保护、基础设施升级等关键领域展开系统性探索,取得显著成效。

哈尔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东万在发布会上介绍,为提升城市交通承载力,哈尔滨市构建了“轨道+公交+停车”立体化交通体系。截至2024年底,建成区路网密度达8.41公里/平方公里,“十四五”期间累计新增公共停车泊位超10万个、公共充电桩4872个,完成地铁2号线一期、3号线全线建设,形成“十字+环线”运营格局。2025年第三季度,地铁线网总客运量突破1.14亿人次,客运强度跃居全国第二,国庆中秋假期单日最高客运量超千万人次,有效保障了亚冬会等重大活动的交通需求。
在基础设施升级方面,哈尔滨市实施“水电气暖”全链条改造工程:累计建设供水管线2700公里,更新排水管网900公里,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提升至97.46%;改造供热管线1400公里,新增供热能力3000余万平方米;2022-2024年完成2800公里老化燃气管道改造,为208万户居民安装燃气安全装置“四件套”。同时,通过制定购房补贴、公积金贷款优化等5项政策文件,推动商品房销售面积近2000万平方米,并出台《哈尔滨市房地产经纪管理条例》,搭建房屋交易资金监管平台,在省内率先成立互联网自媒体专委会,全方位保障交易安全。
住房保障体系方面,哈尔滨市“十四五”期间累计新增保障家庭3.86万户,现有公租房在保家庭达7万户。通过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2.46万套、发放住房补贴惠及6.6万户、试点建设配售型保障房2000套、开发优质商品房21.6万套,构建起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在小区改造领域,实施888个老旧小区改造、启动9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加装电梯1039部,惠及67.4万户居民。城区安全韧性建设方面,新建续建管网7800公里,新建3座污水处理厂,消除45处内涝风险点,完成何家沟黑臭水体治理,排查房屋187.85万栋,组织建筑安全体检43.9万栋。
历史文化保护与活化利用是哈尔滨城市更新的亮点。该市对中央大街、中华巴洛克等历史文化街区采用“绣花”“织补”式微更新,在严格保护历史风貌的基础上优化商业布局,使其成为文旅融合标杆。数据显示,改造后街区客流量增长30%,商业活力显著提升。基于“十四五”期间的实践成果,哈尔滨市于2025年6月成功入选中央财政支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城市名单。
“我们将持续推动城市工作从‘大拆大建’转向‘存量提质’,从‘硬件扩张’转向‘品质提升’。”李东万表示,未来哈尔滨将以高质量城市更新为引擎,全面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城市,为居民创造更高品质的生活空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