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北京10月30日电(记者 刘梦青)记者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30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宣传教育法》将于2023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法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网络服务提供者的普法义务与公益责任,为构建清朗网络空间提供法治保障。
网信部门职责法定化 强化网络法治文化建设
国家网信办网络法治局负责人黄春华在发布会上介绍,该法首次明确网信部门在法治宣传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根据法律规定,网信部门需联合其他相关部门,加强对网络服务提供者和网络用户的法治教育,引导其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尊重社会公德。同时,法律要求网信部门推动优秀法治文艺作品、网络视听节目等法治文化产品的创作与推广,通过文化浸润方式提升全民法治素养。
网络平台普法义务升级 未成年人保护成重点
针对网络服务提供者,法律构建了全链条的普法责任体系。一方面要求平台对从业人员和网络用户开展常态化法治教育,另一方面特别强调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义务。规定平台需开发适合未成年人的法治宣传内容,引导其养成文明上网习惯,并通过技术手段过滤不良信息,营造健康网络环境。
公益普法制度创新 网络媒体责任明确
法律创新性建立媒体公益普法制度,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通过开设法治专栏、刊播公益广告、报道法治新闻等形式履行社会责任。例如,短视频平台需设置法治专题板块,搜索引擎应优先展示权威法治信息,直播平台要禁止传播违法内容。这些规定将推动形成'处处有法治、时时学法律'的网络生态。
网信部门将开展三项重点工作
黄春华表示,网信部门将以法律实施为契机,重点推进三方面工作:一是深化网络法治宣传内容建设,制作更多贴近网民的普法产品;二是推动法治教育与网络治理深度融合,在查办网络违法案件时同步开展以案释法;三是创新宣传形式,利用AI、VR等新技术开发互动式普法应用。
业内专家指出,该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网络法治建设进入新阶段,预计将带动超过10亿网民接受更系统的法治教育,对提升全民法治意识、净化网络空间具有里程碑意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