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6700万年前矮暴龙身份揭秘:独立属种而非未成年霸王龙

时间:2025-11-11 06:01:2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李润泽

中新网北京11月3日电(记者 孙自法)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近日发表一项突破性古生物学研究,揭示了关于矮暴龙(Nanotyrannus)身份的重大发现:这种曾被误认为未成年霸王龙(Tyrannosaurus rex)的小型恐龙,实为独立属种。这一结论基于美国蒙大拿州新发现的6700万年前白垩纪末期恐龙化石群,为理解恐龙灭绝前的生态系统多样性提供了关键证据。

矮暴龙吻部化石标本

本项研究的矮暴龙吻部化石标本(图片来源:北卡罗来纳自然科学博物馆)

40年争议终破局:矮暴龙独立属种身份确立

研究聚焦的Nanotyrannus lancensis头骨化石曾引发学界长达40余年的争论。此前部分学者认为其属于未成年霸王龙,因其具备霸王龙特有的颅骨特征。然而,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Lindsay E. Zanno博士与北卡罗来纳自然科学博物馆James G. Napoli团队通过分析蒙大拿州新发现的完整暴龙骨架化石,发现该标本与霸王龙存在显著差异:其骨骼结构、牙齿形态及发育轨迹均符合独立属种特征。研究证实,矮暴龙最大体重约700千克,仅为成年霸王龙(6700-8200千克)的十分之一。

矮暴龙袭击幼年霸王龙想象图

矮暴龙袭击幼年霸王龙的艺术想象图(绘制:Anthony Hutchings)

骨骼发育轨迹揭示物种分化关键证据

研究团队通过三维建模技术对比矮暴龙与霸王龙的骨骼发育过程,发现两者存在本质差异:矮暴龙的骨骼生长模式更接近小型掠食性恐龙,而霸王龙则呈现典型的巨型化发育特征。此外,研究在Nanotyrannus属中鉴定出新物种Nanotyrannus lethaeus,进一步丰富了该属的分类学研究。论文作者指出,这一发现意味着白垩纪末期至少存在两种与霸王龙共生的捕食性恐龙,凸显了恐龙灭绝前生态系统的复杂性。

霸王龙与矮暴龙对比示意图

霸王龙与矮暴龙体型对比示意图(图片来源:北卡罗来纳自然科学博物馆)

改写恐龙演化史的里程碑发现

该研究对恐龙演化理论具有颠覆性意义。传统观点认为霸王龙在白垩纪末期缺乏直接竞争物种,但新发现表明当时存在多种体型差异显著的顶级掠食者。研究团队强调,这一发现或将促使学界重新评估霸王龙的发育模式、生态位划分及灭绝机制。随着更多化石证据的出土,人类对恐龙王朝最后阶段的认知正迎来重大革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