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沈阳11月5日电 (韩宏 姜月恒)11月5日,一场跨越国界的历史对话在沈阳展开。来自俄罗斯、埃塞俄比亚、南非等17个国家的40余名留学生,先后走进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陈列馆和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开启以“以史为鉴 共筑和平”为主题的沉浸式参观之旅。

战俘营旧址:凝固的二战记忆
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陈列馆位于沈阳市大东区,是二战期间日本在本土及海外占领地设立的18座中心战俘营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1942年至1945年间,这里曾关押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战俘2000余名。陈列馆内,《正义无界 烽火同袍——抗日战争中的国际友人》专题展览通过近200幅珍贵历史图片、影像资料及雕塑,生动还原了那段烽火岁月。
来自刚果的留学生艾萨驻足在国际援华医疗队展板前久久凝视:“以前对抗战历史的了解仅限于课本,今天亲眼看到这些照片和实物,才真正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他指着展板上白求恩大夫的工作照说,“这些国际友人跨越重洋来到中国,与中国人民并肩作战的故事让我深受感动。”
留学生们纷纷举起手机,记录下展板上为正义事业献身的国际友人姓名。俄罗斯留学生吉马感慨道:“每个国家都有不能忘却的历史伤痕。了解这段历史,让我们更加懂得珍爱和平的来之不易。”

“九·一八”博物馆:直面侵华暴行
在全面改陈后的《“九·一八”历史陈列》展厅里,留学生们神情凝重地凝视着记录日本侵华暴行的历史照片。从沈阳北大营突围战到南京大屠杀,从细菌战罪证到慰安妇制度揭露,一件件文物、一幅幅画面无声诉说着那段民族伤痛。
沈阳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留学生管理与服务办公室负责人李洋表示:“这次参观让学生们深受触动。他们此前对中国科技发展成就了解较多,但对这段艰难曲折的战争历史知之甚少。通过实物展陈和场景还原,历史变得鲜活可感。”
和平誓言:年轻一代的担当
尼日利亚留学生娜琪在参观后写道:“博物馆将历史封存,让后人得以感同身受。这些展品提醒我们,和平不是理所当然的馈赠。”吉马在留言簿上郑重写下:“作为年轻一代,我们有责任守护和平,防止历史悲剧重演。”
此次跨国界的历史教育活动,不仅让留学生们深入了解中国抗战历史,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和平的种子。正如展馆结束语所写:“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