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哈尔滨11月6日电(丁善臣 刘锡菊)11月6日14时,随着最后一艘辅助作业船舶缓缓驶离桥区水域,通河松花江特大桥防撞设施安装工程正式宣告圆满完成。作为哈尔滨市多座在建特大桥中首个实现防撞设施落地的项目,该工程不仅为桥梁自身安全构筑了坚实屏障,更为后续同类工程提供了可复制的示范经验。
图:通河松花江特大桥防撞设施安装工作圆满完成。李明 摄
铁科高速公路北起黑龙江省铁力市,南至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是连接黑吉蒙三省区的重要交通动脉。通河松花江特大桥作为该项目的唯一跨江特大桥,不仅是控制性节点工程,更因其施工水域的复杂性而备受关注——河段内岛汊密布、滩涂众多,上游临近采砂区,每日过往运砂船、乡镇渔船等各类船舶超过百艘,船桥相撞风险长期处于高位。
面对严峻的通航安全挑战,哈尔滨海事局创新实施“一桥一策”监管模式。前期主动对接建设单位,从防撞设施选型到施工方案制定全程提供专业指导;安装期间通过电子巡航与现场巡查相结合的方式,构建起覆盖施工全周期的安全防护网。据统计,海事部门累计开展专项检查12次,提出整改建议23条,有效消除了潜在安全隐患。
在主体工程建设阶段,海事部门以“防风险、保安全”为核心,组建由资深执法人员构成的专项督导组。通过实地勘察水域流态、组织多方座谈研讨、核验设施安装质量等手段,推动施工方摒弃“重主体、轻防护”的传统观念。最终确定的防撞方案不仅增设了符合国际标准的橡胶护舷,还同步配置了智能导助航系统,形成“预警-防护-应急”三位一体的安全防护体系。
图:海事执法人员针对防碰撞设施陆地组装工作提出安全建议。李明 摄
为破解施工方在业务办理中面临的流程繁琐、审批周期长等难题,海事部门创新推出“一站式上门服务”。安排专人对接项目审批、禁限航通告申请等业务,将原本需要15个工作日的审批流程压缩至5个工作日。特别是在10月27日工程启动后,通河海事处执法人员24小时驻守现场,通过设置临时警戒标志、实时播报通航信息等措施,成功避免3起乡镇船舶误入施工区事件。
“此次防撞设施安装的顺利完成,得益于海事部门的专业监管与贴心服务。”项目负责人表示。据测算,完整的安全防护体系可使桥梁抗撞击能力提升40%,每年减少因船桥碰撞造成的经济损失超千万元。哈尔滨海事局相关负责人透露,下一步将把通河大桥的成功经验推广至其他在建特大桥项目,持续完善“一桥一档”监管档案,为保障桥区水域交通安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贡献海事力量。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