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科尔沁乡村丰收盛景:玉米丰收、海棠飘香、红干椒红火

时间:2025-09-23 16:01:25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陈海峰

  中新网通辽9月23日电 题:科尔沁乡村丰收盛景:玉米丰收、海棠飘香、红干椒红火

  中新网记者 刘文华

  9月23日,正值农历秋分,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宝龙山镇宝德勒嘎查迎来了一场盛大的丰收节活动。主会场展示区内,红润的锦绣海棠、金黄的玉米棒、艳红的干椒串交相辉映,农牧民们围绕着这些丰收的果实,脸上洋溢着藏不住的喜悦,交流着各自的收成。

  科左中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松辽平原西端,科尔沁草原的腹地,拥有9811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

  玉米托管:省心又赚钱的新模式

  “今年雨水充沛,玉米亩产平均达到了2000斤,最好的地块甚至能达到2300斤!”车家子嘎查村支书陈胡日查拿着收益表,向围过来的人们详细算着细账,“我们合作社6000多亩耕地全部种植玉米,托管费用每亩仅收480元,比外村少了40元,全村农户光托管费就省下了20多万。”

  45岁的种植户徐乌恩其也分享了自己的经历:“我家有110亩地,其中50亩是自己的,60亩是承包的,全部交给了合作社托管。”他指着记录上的数字说,“自有地扣除托管费后,一亩纯赚1000元;承包地要付租金,但一亩也能落300元。要是自己种,忙前忙后还不一定有这收益。今年这110亩地,能赚6万多,比去年还多了1万。”

  车家子嘎查的车田种植专业合作社,自2022年成立时托管3500亩地,如今已扩展到2万亩,覆盖了周边10个嘎查的420户农户。“我们有50台套农机,旋耕、播种、打药全部机械化,还统一对接北京、哈尔滨的企业,按当天市场价卖粮,绝不强迫。”陈胡日查自豪地说,“以前农户是‘单打独斗’,现在跟着合作社走,省心又赚钱,这就是农业现代化的好处。”

  锦绣海棠:挂满枝头的甜蜜

  “您尝尝这锦绣海棠,咬着脆、咽着甜,含糖量能到22%,去年还卖到了马来西亚,客商尝了就订了全年的货!”希伯花镇种植户腾大永捧着一捧锦绣海棠,热情地往参观者手里塞。今年50岁的他,与锦绣海棠打了12年交道,他家112亩果园里,每棵树都挂满了拳头大的果子。“今年亩产还是3000斤,一级果1斤能卖4元,光这项每亩就能收入1.2万。”

  腾大永回忆说,以前果子熟了就得赶紧卖,生怕烂在树上白忙活,现在不用愁了。“咱这锦绣海棠种植基地的果子,品质好,客商都抢着来订!”他笑着说,如今这112亩基地是他12年心血打磨的“宝贝”,从选种、修剪到疏果,每一步都精耕细作,就为了保品质。“咱的海棠果含糖量能到17%至22%,果面亮堂没斑点,咬着脆甜,一级果能占八成以上,在市场上就是‘硬通货’。”

  如今,希伯花镇正着力打造“中国锦绣海棠之乡”,全镇4万余亩锦绣海棠喜获丰收。“摘果、包装的时候,能带动周边1500多人务工,人均增收5000元。”腾大永自豪地说,“现在只要果品品质好,是客商追着我们要货,不是我们求着找销路了。”

  试种红干椒:闯出一条新路

  “大家看这红干椒,颜色正、椒把大,今年亩产精品能到1000斤。”六家子嘎查村支书包玉山举着一串红干椒,嗓门洪亮。去年,他试着种了50亩红干椒,净赚5万元,这让他看到了新出路。

  包玉山介绍,今年他把种植面积扩到80亩,还带动了周边4户农户一起种植,“我们刚起步,土地没污染,品质更好,客商都愿意要。”

  眼下,包玉山已经联系好收割机,计划9月26日后统一收割。“镇里支持我们,明年想把腰林毛都镇打造成红干椒种植基地。”他说,光靠外地大户不行,得让本地农户都参与进来,形成产业链,“等大家都赚上‘红干椒钱’,日子就能更红火。”

  从塞外草原的特色林果,到土地上的优势粮食,再到创新试种的经济作物,科尔沁乡村的丰收故事正在续写。正如徐乌恩其所说:“现在种地有奔头,日子越过越有劲儿,这就是我们农民想要的丰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