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记者 全良波 图/受访者提供
近日,茂名一颗重达423公斤的陨石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其三位发现者也因此走进了公众的视野。这一事件不仅引发了人们对陨石本身的好奇,更让“陨石猎人”这一神秘职业浮出水面。22日,记者采访了“茂名陨石”的主要发现者步凡,听他讲述“陨石猎人”背后的真实故事。
找陨石:远非外界想象的浪漫
“很多人觉得我们追着流星找陨石,很浪漫,其实不然。”步凡告诉记者,“陨石猎人”的工作核心并非追逐那些能被肉眼看到的“目击火流星”。这类陨石在行业内极为罕见,寻找者占比极低,且对经验要求极高,往往“十找九空”。
步凡透露,绝大多数“陨石猎人”的日常是深入干燥的无人区与戈壁滩。这些地区因气候干燥,利于陨石的保存,长年累月下来,坠落的陨石会逐渐积累,相对容易发现。但即便如此,寻找陨石也没有明确的规律可循,基本全靠运气。
从业多年,步凡已找到几百颗陨石,但他坦言,“真正有价值的不足1%,甚至只有千分之几”。关于职业收入,步凡更是直言不讳:“与高薪无关,大部分品相普通的陨石卖掉后仅够维持后续寻找陨石的装备、交通等开销。”只有极少数人能偶尔碰到高价值陨石“小赚一笔”,更多从业者十几年、几十年都未曾见过高价值陨石,“一辈子都在‘保本’边缘坚持”。
“我身边很多‘猎友’都是亏钱,都在期待找一个价格高的陨石。”步凡感慨道。
茂名陨石:罕见珍品,科研与收藏价值兼具
在步凡找到的几百颗陨石中,此次在茂名发现的这一颗无疑具有特殊的分量。它不仅是步凡个人发现的最大陨石,在整个“陨石猎人”行业内也属罕见。更关键的是,它源自“目击火流星”。
“目击火流星本身就很难找到,一旦发现,价值通常非常高。”步凡解释道,相较于无人区积累的“旧陨石”,“目击火流星”坠落形成的陨石因能追溯坠落轨迹、保留更完整的原始信息,其科研与收藏价值均更突出。而这颗茂名陨石以423公斤的重量,叠加“目击火流星”属性,使其成为步凡职业生涯中“最特殊的收获”。
步凡表示,从无人区的风餐露宿到偶尔“小赚一笔”的惊喜,“陨石猎人”的工作远非外界想象中“捡石头暴富”的童话。茂名这颗423公斤的陨石,既是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也是运气的体现。
回应争议:愿意合理补偿果场
挖出茂名陨石后,步凡也面临了诸多争议。对于挖掘陨石是否私闯果场的问题,步凡表示,记者去到的现场是开放空间,并非“围起来的果园”。在挖掘过程中,他并没有损坏一棵果树,也对陨石坑进行了修复。
关于陨石归属权的争议,步凡坦言,目前法律对此尚无明确规定,行业内默认“谁发现归谁”。不过,他也表示,行业内有共识:若发现高价值陨石,会向科研部门捐赠少量样本,助力科学研究。
针对补偿问题,步凡透露,已就此事与果场方沟通。网络上有人声称是果场场主收了钱把陨石卖给他,这对果场场主造成了困扰。步凡表示,若后续陨石成功变现,会在合理范围内给予对方一定补偿。
对于公众关注的陨石重量“423公斤”是否准确的问题,步凡表示,陨石回收后已进行称重,且从挖掘到称重的全过程均有视频记录。目前暂不方便公布称重视频,是考虑到后续可能与博物馆或私人收藏家合作,避免造成影响。“所有流程都有证据留存,经得起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