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闽南古建世家陈和永:五代匠心守护传统技艺薪火相传

时间:2025-11-11 13:13:18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曹淼欣

【中新网厦门11月9日电】题:闽南古建世家陈和永:五代匠心守护传统技艺薪火相传

作者:吴冠标

初冬的厦门海沧区,百年侨厝'爱吾庐'的修缮工程进入关键阶段。这座融合南洋骑楼元素与闽南红砖厝特色的'番仔楼',在白墙红瓦间重现二十世纪初的精致风貌,墙面浮雕的芭蕉叶纹与剪瓷雕花鸟,无声诉说着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交融。

陈和永家族商讨侨厝活化方案

11月5日,陈和永(中)与家族成员在'爱吾庐'讨论修缮后活化利用方案。中新网记者 吕明 摄

五代匠人的技艺传承

让这座侨厝重获新生的,是深耕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近五十年的陈和永家族。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陈和永的匠人血脉可追溯至祖父辈——其祖父陈乌番是清末知名'土水师'(闽南对建筑工匠的称呼),父亲陈清辉则以精湛的彩画技艺闻名厦门岛。

1977年,18岁的陈和永正式随父学艺,从墨斗弹线、灰塑造型等基础功练起。'当时每天凌晨四点就要到工地,先练三个小时基本功才能吃饭。'他回忆道,经过十年磨砺,逐渐掌握大木作(结构营造)、小木作(装饰构件)、彩画、剪瓷雕等全套技艺流程。

四十余年间,陈和永的匠人足迹遍布海内外:主持修缮厦门江夏堂、鼓浪屿郑成功纪念馆等历史建筑,更远赴新加坡为三清宫打造20米高的道教神龛。这座融合闽南燕尾脊与南洋柱式的神龛,如今仍是东南亚地区重要的华人文化地标。

陈和永家族修缮侨厝现场

10月23日,陈和永家族在'爱吾庐'进行精细化修缮。中新网记者 吕明 摄

家族传承的立体梯队

'现在我们一家都是传承人!'陈和永展示着家族成员的荣誉证书:妻子黄秀华是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长子陈劲奋获评市级乡村工匠,次子陈开达作为中国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负责技术文档,儿媳们则分别专攻彩画与灰塑工艺。

这种'聚则一团火,散亦独当一面'的传承模式,在此次'爱吾庐'修缮中体现得淋漓尽致。陈和永统筹全局,陈开达运用BIM技术绘制三维竣工图,陈劲奋带领施工队精准还原1953年因台风损毁的二楼凉亭。'我们甚至保留了建筑特有的'对场作'痕迹。'陈开达解释,这种左右匠师团队比拼技艺的建造方式,让侨厝承载着独特的文化温度。

非遗活化的创新实践

面对传统技艺传承困境,陈家探索出'技艺解构+教育渗透'的创新路径。'完整建造体系学习周期长,我们先把剪瓷雕等特色工艺单独推广。'陈劲奋介绍,家族与厦门多所中小学合作开设工作坊,孩子们从筛选瓷片到拼贴造型,在DIY材料包与摆件制作中感受传统工艺魅力。

陈和永指导剪瓷雕制作

11月5日,陈和永(右)指导长子陈劲奋(左)制作剪瓷雕。中新网记者 吕明 摄

更令人欣喜的是传承的代际延续:陈和永的两个小孙子常随父辈到工地,研学活动时还会化身'小小老师'教授剪瓷雕。'只要他们愿意沉下心学,这门手艺就不会断。'看着第五代传人认真拼贴瓷片的模样,陈和永对未来充满期待。

从侨厝修缮到校园教学,从家族传承到社会推广,陈和永家族用半个世纪的坚守证明:当传统技艺融入现代生活,当匠人精神注入教育血脉,非遗保护才能真正实现'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生动传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