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山西朔州11月8日电(范丽芳 秦瑜)‘站在应县木塔下,仿佛能听见千年时光的回响。’韩国博主金载玹(KIM JAEHYUN)仰望着这座近千年历史的木构奇塔,感慨道,‘我不仅惊叹于建筑的宏伟,更感受到中国人‘以柔克刚’的营造智慧。’
11月3日至8日,来自泰国、韩国、乌克兰、孟加拉国等六国的海外博主走进山西省朔州市,开启了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探寻之旅。他们在古建遗存中触摸历史脉络,在榫卯木构间感受东方智慧,用镜头与文字记录下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应县木塔:千年不倒的木构传奇
被誉为‘世界三大奇塔’之一的应县木塔,成为此行的焦点。这座始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的木结构楼阁式建筑,高67.31米,整座塔身未用一钉一铆,全靠榫卯结构咬合支撑。历经近千年风雨、地震与战火,它依然巍然屹立,堪称中国古代建筑技艺的巅峰之作。
‘每一块木料、每一处榫卯,都凝聚着古人的智慧。’乌克兰博主卡丽娜(KOVALEVSKA KARYNA)在塔前驻足良久,细细品味这座建筑瑰宝所蕴含的技艺与匠心。她感叹:‘这种‘不用钉子却能千年不倒’的技术,让我对东方智慧有了更深的理解。’

图为来自孟加拉国的博主舒乐与崇福寺合影。 张彦斌 摄
崇福寺:金代建筑艺术的活化石
在朔城区崇福寺,海外博主们同样被中国古代建筑的魅力所折服。这座始建于唐代的寺院,现存主体结构为金代遗构,其弥陀殿内的彩塑、壁画与木构梁架,被誉为‘金代建筑艺术的活化石’。殿内佛像庄严,壁画色彩鲜艳,木构梁架精巧复杂,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古寺的静谧与木构的精妙,让我触摸到中国文化的深邃肌理。’卡丽娜轻抚殿内木构,感慨万千。她认为,这些古建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活着的文化’,它们用木头和工艺,向世界讲述着中国的故事。
从古寺到雄关:触摸历史的温度
循着历史的足迹,博主们从静谧的古寺走向朔北的雄关。在旧广武古城,他们漫步于保存完好的街巷间,感受古代边塞城镇的繁华与沧桑;在新广武长城,他们登上山脊,在‘月亮门’前驻足,远眺群山连绵,想象着当年戍边将士的英勇与坚守。
‘这些古老的建筑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活着的文化。’卡丽娜总结道,‘它们用木头、石块和色彩,向世界传递着中国的智慧与美学。’从应县木塔的榫卯奇观到崇福寺的木构精华,再到长城的雄浑壮阔,海外博主们以木石为语,共叙东西,让世界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生动的中国。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