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西安11月8日电 (李一璠)11月8日,一场以“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助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推进会在西安理工大学隆重举行。此次活动由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科学技术厅、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联合指导,西安理工大学主办,旨在探索产教融合新路径,拓展校企合作空间,为服务国家战略和陕西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注入新动能。
作为工业和信息化部与陕西省共建高校,西安理工大学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领域的学科优势与陕西产业发展需求高度契合。此次推进会正是该校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重要举措之一。

在推进会上,西安理工大学集中揭牌成立了本科生院、科学技术研究院、卓越工程师学院、未来技术学院、人工智能交叉现代产业学院等13个新机构。这是该校近年来规模最大的结构性机构重塑,调整覆盖了学科布局、专业设置、学院架构、资源配置及管理模式等多个维度,旨在构建“学科—科研—人才—产业”贯通融合的生态体系。
记者注意到,新揭牌的卓越工程师学院是产教融合的标杆载体。该学院整合了校内外280余个实践基地资源,创新采用校企协同培养模式,深度践行了陕西高教强省建设中“构建企业主导、高校策源的产教融合新机制”的要求。这一模式将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实际、更具实践性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培养具备家国情怀、技术创新能力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会上,西安理工大学还与36家企业签署了共建协议。协议明确,硕士研究生每年企业项目沉浸期不少于6个月,博士研究生不少于8个月。通过“做中学、研中创”的理念,构建校企“四共四通”机制,即共同招生、共同培养、共同选题、共享成果,实现师资互通、课程打通、平台融通、政策畅通。这一模式将为陕西重点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延续了该校长期以来“校地协同强链赋能”的实践传统。
此外,西安理工大学还牵头组建了“陕西省铝镁钼深加工重点产业链和学科链协同创新联盟”。该联盟将聚焦深化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打造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新型研发平台、推动创新成果产业化落地等核心任务,为陕西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同时,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与西安理工大学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深化政校协同,将学科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力,为加快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西安理工大学表示,该校将持续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在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赋能地区发展中展现新担当,为陕西乃至全国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