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寻味中华|蒙古族图什业图刺绣:指尖绽放的非遗萨日朗

时间:2025-11-11 20:06:14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史词

【中新社内蒙古兴安盟11月5日电】题:大自然为底 蒙古族刺绣绽放“指尖萨日朗”

中新社记者 张玮

深秋的内蒙古兴安盟图什业图亲王府内,两位绣娘正专注创作。她们指尖轻捻丝线,针尖在绸缎上翩跹起舞,一朵朵牡丹花渐次绽放,引得游客驻足惊叹。这座始建于1871年札萨克第十三世亲王巴宝多尔济执政时期的“草原紫禁城”,经2017年原址重建后,已成为科尔沁草原重要的文化地标。

内蒙古科右中旗学校刺绣作品展示

“王府刺绣专为贵族定制服饰用品,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图什业图服饰体系。”蒙古族刺绣(图什业图刺绣)传承人张春花介绍,这项世袭传承的技艺以9大类40余种针法著称,平针绣、盘绣、乱针绣等技法通过绣布、绣线、顶针等简单工具,将花鸟鱼虫等生活元素转化为艺术精品。

在绣娘曹海杰的工作室,十厘米见方的绣布上,蓝绿交织的纹样层次分明。“我们常用退晕法,通过对比色营造明暗效果,比如深蓝配深绿显浓重,淡蓝配淡绿则显清新。”这位年过六旬的匠人拿起绣样解释,蒙古族崇尚长生天,蓝色底布上点缀绿色图案,既象征天地和谐,又暗含长寿富足的祝福。

年过花甲的绣娘曹海杰展示传统刺绣

“凤鸟纹象征吉祥,鹿纹代表图腾,盘肠纹寓意幸福。”张春花指着绣品上的图案说,蒙古族女性服饰常见五色线绣的凤鸟帽饰,荷包枕头则多绣鹿形,而盘肠纹因适配性强,成为表达美好祝愿的万能符号。

年轻绣娘吴斯琴的创新实践为传统技艺注入新活力。这位巴彦呼舒第六中学的美术老师,将刺绣流程标准化为绣稿、勾稿、染线等九个环节,并编撰成教学手册。“我正在创作一幅《盛开的萨日朗》,用双面三异绣技法表现山丹花的热烈。”她手中的绣针穿梭如飞,红色丝线在蓝色绸缎上勾勒出绽放的花朵——萨日朗在蒙古语中意为热情团结,正如这项非遗技艺的传承精神。

年轻绣娘吴斯琴教授学生刺绣

如今,图什业图刺绣的器具已扩展至绣框、棚架等专业工具,底料涵盖金丝绒、绸缎等多元材质。创新发展的双面绣、双面三异绣等技法,更让这项草原非遗登上法国巴黎服装服饰展、米兰时装周等国际舞台。内蒙古艺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曹莉评价:“其针法精妙、色彩大胆,既是研究民族服饰文化的活化石,更是连接民族情感的纽带,每一针都串联着过去与现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