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补冬,补嘴空”,在中国人的传统饮食智慧里,立冬时节进补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而羊肉凭借其独特的鲜美滋味与温补特性,始终稳坐补冬餐桌的C位。无论是滋滋冒油的羊肉串、热气腾腾的羊肉汤,还是香气四溢的羊蝎子、口感细腻的白切羊肉,每一种做法都承载着人们对温暖与美味的向往。立冬已至,您家的餐桌上,准备先端上哪一道羊肉佳肴呢?
寻味中国:优质羊肉产地大揭秘
中国人与羊肉的缘分,可追溯至四千年前的先秦时期。那时,我们的祖先便已驯化羊群,将其与猪、牛等并列为六畜之一。《诗经·七月》中“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曰杀羔羊”的记载,便是羊肉登上历史舞台的生动写照。起初,羊肉是贵族专享的美味,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它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各地因地制宜、各展所长的美食瑰宝。

西北草原?东部丘陵?西南高原?哪里才是产羊肉的王者之地?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3年我国羊肉产量高达531万吨,其中内蒙古、新疆、甘肃、河北和山东位列前五。内蒙古以108.8万吨的产量和20.49%的全国占比,稳坐产羊大省的宝座。若您有机会自驾内蒙古,定能深刻感受到这片土地的“羊”气十足——8.15亿亩草原上,呼伦贝尔、锡林郭勒、科尔沁等优质牧场星罗棋布,为羊肉的品质奠定了坚实基础。内蒙古冬季严寒、夏季温暖,巨大的温差使得羊肉脂肪分布均匀,肉质紧实鲜美,令人回味无穷。
以赤峰市敖汉旗的敖汉细毛羊为例,它们生长在乌它山牧场,那里百草摇曳、空气清新,羊儿们以沙葱、芨芨草、麻黄、野韭菜、黄芪、党参等天然植物为食,肉质鲜美且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敖汉细毛羊不仅体形大、产毛多、繁殖率高,更以其鲜而不膻、肥而不腻的口感,被誉为羊肉中的极品。
新疆的羊肉同样不容小觑。阿勒泰大尾羊、尉犁羊、巴音布鲁克黑头羊等,都是新疆羊肉的杰出代表。特别是黑头羊,生长在新疆面积最大的高山草原——巴音布鲁克,其肉质鲜嫩、肥而不腻,无论是烤全羊还是手抓肉,都能让人垂涎欲滴。
西北的羊肉中,宁夏的盐池滩羊堪称C位选手。黄河冲积平原带来的丰茂草场与弱碱性水源,赋予了盐池滩羊“鲜而不膻,嫩而不腻”的独特品质。而甘肃的民勤羊肉,则以“杭州风景美,民勤羊肉香”的美誉,赢得了食客们的青睐。
河北和山东作为隐藏的产羊大户,同样不容忽视。河北保定唐县是华北地区最大的肉羊集散地,张家口张北草原则养殖着包括本地羊、内蒙古引进的优良品种羊甚至国外品种羊在内的多种羊群。山东单县则以青山羊闻名,其肉质香嫩多汁、自带清香,成就了单县羊汤“天下第一汤”的美名。
“食”力担当:羊肉的“头号粉丝”在哪里?
产羊肉最多的地方,是否也是吃羊肉最多的地方呢?答案并非如此。新疆在这方面最有发言权。

根据国家统计局2023年的数据,新疆城镇家庭人均一年吃羊肉13.5千克,堪称“羊肉忠实粉”!内蒙古紧随其后,羊肉消费实力同样不容小觑。而几乎不产羊肉的北京和天津,人均消耗羊肉也达到了3千克以上,足见他们对羊肉的偏爱之深。

中国人不仅爱吃羊,更擅长对羊肉烹饪进行深耕细作。在西北,每个省区都有自己的羊肉大菜:新疆羊肉串接地气、内蒙古烤全羊做法考究、羊肉泡馍香飘四溢、羊血肠独具特色……只要您问西北的朋友怎么做羊肉,他们定能滔滔不绝地分享许久。
涮羊肉则是老北京人冬天必吃的美食。别看大铜锅的清汤锅底简单朴素,但涮羊肉的蘸料却极为讲究——辣椒油、芝麻酱、花椒油、韭菜花、腐乳、麻油等原料丰富多样,每个人都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调配出最鲜美的味蕾体验。
在南方,羊肉的吃法同样各具特色。藏书羊肉在江浙一带颇有名气,其烹熟的羊肉质地鲜嫩、类似于白切,完全没有膻味,反而带着一丝丝甜美。贵州的羊肉粉则是不可或缺的美食存在,无论是鲜香麻辣的遵义羊肉粉、清香爽口的金沙羊肉粉,还是醇厚香浓的兴义羊肉粉、酸辣爽口的水城羊肉粉,每一派都有自己广泛的受众。
四川简阳羊肉汤则拥有1000多年的历史,在巴渝地区家喻户晓。大冬天里,一口热辣辣的羊肉汤下肚,寒意立刻被驱散得无影无踪。
真正的美食,每一口都是对生活的热忱致敬。天南地北的食客们用各自的巧思与手艺将羊之鲜美烹调出万千风味。至于哪里的羊肉最地道?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独属于自己的答案。毕竟,中国人对羊肉的偏爱早已融入超凡“食”力之中,动人心魄。(撰稿/谭元元 设计/张莉 审核/冯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