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10月31日电 (记者 姜煜)随着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筹备工作进入冲刺阶段,上海海关档案工作正以数字化手段构建服务进博的立体记忆体系。在这场全球瞩目的经贸盛会背后,海关工作者通过'前置收集+全程跟进'的创新模式,将每一届进博会的监管服务场景转化为可追溯的数字档案,为展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数据支撑。
据上海海关统计,自2018年首届进博会以来,累计形成文书档案97件、照片档案462件、声像档案113件及实物档案37件。这些档案不仅完整记录了海关在通关便利化、税收优惠、准入审批等领域的创新实践,更通过数据分析形成可复用的监管经验库。会展海关负责人表示:'每届档案都是优化服务的指南针,我们通过研究往届数据,精准识别企业需求,持续升级监管模式。'
基于档案数据分析,上海海关推出三大创新举措:一是优化通关流程,支持12国74批动植物产品、食品实现中国首秀;二是首创'进博慧展'系统,通过全链条集约化运行和'一展一策'管理,使展品整体通关时长缩短50%;三是构建'中心+现场'智能化监管模式,开发'进博在线'平台实现全流程可视化管控。这些创新使前七届进博会累计监管展品达3395批,总额突破2.53亿美元。
从首创'保税展示交易'政策到实施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退货中心仓模式,进博档案中的每个数据节点都折射出中国贸易便利化的演进轨迹。上海海关档案部门负责人指出:'这些数字资产不仅服务当下展会,更为制定国际贸易规则、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中国方案。'随着第八届进博会临近,海关档案工作已启动'前置收集'机制,将运用区块链技术实现档案全生命周期管理,持续为进博会'越办越好'贡献海关智慧。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