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川滇黔渝交汇处:泸州文旅融合如何实现破圈发展?

时间:2025-11-18 14:46: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陈海峰

中新网泸州11月15日电 (记者 岳依桐)在川滇黔渝四省市交汇的地理坐标上,四川省泸州市正以“酒城”之名破圈突围。这座被长江滋养的千年古城,通过非遗活化、工业文旅融合与长江文化资源开发,构建起“保护即发展”的文旅新生态,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创新样本。

非遗跨界:从酱油作坊到文旅新地标

走进泸州市合江县先市镇,空气中弥漫的酱香诉说着百年传承。这里坐落着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天然晒露发酵场与酱油酿造作坊,其传统酿造技艺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释放这一文化IP的潜力,合江县投资20亿元打造先市酱油赤水河庄园,构建集生态酿造、非遗研学、互动体验于一体的沉浸式文旅综合体。

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参访先市酱油赤水河庄园

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参访先市酱油赤水河庄园。记者 张浪 摄

庄园内,酱油冰淇淋、酱油咖啡等跨界产品颠覆传统调味品认知,成为年轻群体争相打卡的文旅符号。澳大利亚澳华电视传媒董事长任传功评价道:“这种‘非遗+文旅’模式让古法技艺转化为可触摸的体验场景,既保护了文化遗产,又创造了经济价值。建议通过创意产品开展海外传播,推动中国饮食文化走向世界。”

古桥新生:从历史遗存到乡村振兴引擎

类似的资源活化逻辑在泸县龙桥文化生态园得到延续。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脑桥为核心,这座21.3平方公里的乡村文旅综合体,通过“文化地标+生态基底+消费场景”的多元业态重构,让600余岁的古桥焕发新生。东盟头条新闻社副总编辑黎石海指出:“泸州将文化生态转化为可参与的生活方式,这种发展模式对东南亚地区具有借鉴意义。”

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参访泸县龙桥文化生态园

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参访泸县龙桥文化生态园。记者 张浪 摄

战略布局:千亿文旅蓝图背后的系统思维

上述案例仅是泸州文旅融合的冰山一角。据统计,该市已实施总投资1541.08亿元的121个文旅项目,其中泸州大剧院、尧坝驿等52个项目建成投用。紧扣“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定位,泸州正推动“港旅融合”,深度参与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建设,储备37个长江特色文化项目。

面向2027年旅游总花费突破1000亿元的目标,这座川滇黔渝交汇处的“C位城市”,正以文化根脉为纽带,构建起连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文旅发展格局。委内瑞拉《委国侨报》副社长郑海燕建议:“泸州需在守住本土特色的同时拓宽国际视野,让地方文化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

从非遗作坊到文旅综合体,从古桥遗存到乡村振兴,泸州的实践证明:当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形成良性互动,一座城市的文旅破圈之路便有了可持续的动能。(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