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体育盛会为何频频青睐南越王宝藏?揭秘文物背后的文化密码

时间:2025-11-18 15:31:25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于晓艳

羊城晚报记者 何文涛 朱绍杰 实习生 李铮

当机器人挥动机械臂敲响青铜句鑃的刹那,清越悠扬的金石之音穿透十五运会开幕式现场,暨南大学学生小杨至今难忘全场瞬间静默的震撼时刻。这套形似倒置编钟的神秘乐器,不仅让观众感受到古乐与现代科技的交融,更揭开南越王博物院文物与体育盛会跨越两千年的奇妙缘分。

青铜句鑃亮相十五运会开幕式

青铜文创引爆全运热潮

在南越王博物院文创店内,青铜句鑃造型的毛绒玩偶、徽章冰箱贴成为游客争相购买的爆款。店长段海玲透露,十五运会期间推出的限量盲袋更成为年轻人打卡必买单品。这些融合历史元素与现代设计的文创产品,不仅让文物走出博物馆,更让岭南文化以鲜活姿态走进大众生活。

据副研究馆员黄巧好介绍,开幕式上亮相的青铜句鑃属国内罕见成编大型乐器,其上铭文“文帝九年,乐府工造”揭示了南越国第二代王赵眜时期已设立专业音乐机构。这套自制的宫廷礼器,既体现对中原礼乐制度的继承,又保留吴越文化特色,堪称秦汉时期多元文化交融的活化石。

体育盛会上的南越密码

南越王博物院与体育的渊源可追溯至2008年北京奥运会。奖牌挂钩设计灵感源自南越玉器双龙蒲纹璜,将古代云纹之美与现代工艺完美结合。2022年北京冬奥会奖牌“同心”则取法南越王墓D54玉璧的三区同心圆结构,五环同心设计暗合“同心归圆”的哲学理念。

奥运奖牌设计中的南越元素

2010年广州亚运会火炬“潮流”的纹样设计,同样借鉴了博物院藏品“错金铭文虎节”的水波纹符号。从玉器到青铜器,从奖牌到火炬,南越文物持续为体育盛会注入文化基因,构建起跨越时空的对话桥梁。

AI技术激活文物新生命

在广东多家博物馆联合举办的“文物运动会”上,AI技术让千年文物化身运动员:青铜句鑃参加“击剑比赛”,玉璧展开“圆盘投掷”,错金银铜鼎挑战“举重项目”。这种创新展示方式不仅呼应全民健身热潮,更以科技手段让文物“活”起来,打造出独具岭南特色的文化标识。

王维一副院长指出,这种古今对话的尝试,正是体育盛会作为国家文化表达新场域的生动体现。当青铜乐音与体育激情共振,不仅激发民族创新活力,更让文化自信在时代浪潮中愈发璀璨。

南越气象:多元融合的文化高峰

为何顶级体育盛会屡次聚焦南越王墓?黄巧好研究馆员认为,这座距今2100多年的王墓,恰似西汉时期汉越文化交融的定格瞬间。出土的1000余件文物中,既有彰显中原礼制的编钟玉璧,又包含吴越风格的青铜礼器,更融入岭南本土元素,形成独特而璀璨的文化气象。

南越王墓出土文物展示

这种开放包容的文化基因,在当代焕发新生。当青铜句鑃的乐声穿越时空响彻全运赛场,当玉璧纹样化作奥运奖牌的璀璨光芒,岭南文化正以自信姿态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这份从历史深处绵延而来的文化底气,终将转化为新时代的文化认同与民族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