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南昌11月15日电 (记者 李韵涵) 作为中国出土文物品类最丰富的典型西汉列侯墓葬,海昏侯墓自考古发掘之初便以出土百余公斤黄金器物震惊世人。今年恰逢海昏侯墓考古发掘成果公布十周年,随着实验室考古与科技考古的深入推进,海昏简牍的数量与内容持续“上新”,为学界与公众带来新的惊喜。
海昏侯墓主为汉武帝之孙刘贺,其一生历经昌邑王、“汉废帝”、海昏侯的跌宕起伏,墓葬中出土的数千枚简牍不仅揭示了他藏书尊儒的习惯,更填补了多项考古空白。据考古发掘领队杨军回忆,简牍刚出土时形似泥团,甚至险被当作污泥清理,后经确认,这些“黑泥”中竟藏着失传1800余年的《齐论语》和秦汉时期全本《诗经》。
湖北荆州文物保护中心主任方北松近日透露,海昏简牍的初始统计数量为5200余枚,随着清洗与保护工作的推进,粘连的简牍被逐一分离,目前总数已增至5795枚。这一数字的更新,标志着考古工作的精细化程度进一步提升。
简牍内容的更新同样令人振奋。杨军介绍,首次红外扫描时已发现《诗经》痕迹,但经过保护清洗后的二次扫描,根据“诗三百五篇,凡千七十六章,七千二百七十四言”的简文,确认海昏侯墓中的《诗经》为全本。这是目前考古所见存字最多的《诗经》版本,对研究秦汉时期经典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除《诗经》外,海昏简牍中还出土了记载《齐论语》的篇章,其中包含《汉书·艺文志》记载的失传篇章“智(知)道”。简文“孔子智(知)道之易也,易易云者,三曰。子曰:此道之美也,莫之御也”为东汉之后历代学者所未见,堪称最正统的《齐论语》版本。
“海昏侯墓出土秦汉时期全本《诗经》”的话题近日在社交媒体引发热议,不少民众好奇其内容是否会纳入课本。对此,杨军表示,带有目录性质的简牍可证明墓葬中的《诗经》为全本,但受墓葬保存条件限制,内容能否完整留存仍需进一步确认。
杨军进一步指出,海昏简牍是西汉高等级贵族的藏书,以儒家经典为主,包括《论语》《礼记》《春秋》及占卜文献《易占》等,印证了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广收篇籍”的文化风貌。此外,简牍中还包含文书、方技、六博棋谱及记录随葬物品的签牌等,其中六博棋谱揭示了这一“古代桌游”的部分玩法。
“随着研究与释牍工作的推进,海昏简牍的内容将持续向外界公布。”杨军透露,部分最新修复的简牍将于不久后展陈,为公众揭开更多西汉文化的神秘面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