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南京11月2日电(记者 徐珊珊)“对于乳腺癌复发转移患者而言,二次检测是把握治疗新机遇的关键环节,一次精准的评估可能彻底改变治疗路径。”11月1日,在南京举办的“为HER发声”乳腺癌患者教育关爱活动上,江苏省人民医院副院长殷咏梅教授的发言引发广泛关注。她强调,随着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创新疗法的普及,中国乳腺癌诊疗模式正从“一刀切”向精准化、个性化加速转型。
新版患者教育手册发布:让医学知识“接地气”
由殷咏梅教授领衔编撰的新版《CSCO乳腺癌患者教育手册》正式亮相。该手册凝聚全国30余位肿瘤领域权威专家智慧,系统梳理了从早期筛查、病理分型到治疗方案选择、康复管理的全流程知识。“手册采用问答式、案例化呈现,将复杂的医学术语转化为患者能理解的语言,例如用‘打靶游戏’类比靶向治疗原理。”殷咏梅介绍,手册同步推出电子版与纸质版,未来将通过医院、公益组织等多渠道发放。
认知鸿沟待填补:精准医疗普及任重道远
北京爱谱癌症患者关爱基金会名誉理事长史安利指出,当前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导致基层患者对前沿疗法认知滞后。“我们在调研中发现,部分三线以下城市患者对HER2低表达、三阴性乳腺癌等细分类型的最新治疗手段了解不足。”她呼吁建立“医院-社区-家庭”三级科普体系,“真正的健康公平,是让偏远地区患者也能及时获取权威信息”。
患者心声:从绝望到重燃希望
若初健康创始人蒋岑分享了患者社群的真实反馈:“当病友们通过科普讲座了解到CDK4/6抑制剂、ADC药物等新疗法时,许多原本放弃治疗的患者重新燃起希望。有位晚期患者通过二次检测发现HER2低表达特征,调整方案后生存期延长了2年以上。”数据显示,该平台开展的线上科普课程累计触达超50万人次,患者互动问答量月均增长30%。
专家共识:构建精准诊疗生态圈
与会专家形成多项行动倡议:一是加强基层医生继续教育,通过远程会诊、病例研讨提升诊疗水平;二是利用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形式扩大科普覆盖面;三是推动检测技术下沉,确保患者在县域医疗机构即可完成基因检测。殷咏梅透露,江苏省人民医院已牵头成立长三角乳腺癌精准诊疗联盟,未来将联合20余家医疗机构开展多中心研究。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