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西安11月16日电 题:西安青年复兴汉服文化:从日常穿着到国际舞台的传承之路
作者 杨英琦 党田野
“当身着汉服登台,喊出‘在下李白’的瞬间,台下爆发的掌声让我热泪盈眶。”西安工程大学汉服研究院艺术总监吴俊强回忆起首次以汉服推广者身份亮相的场景时仍难掩激动。这位曾怀揣演员梦想的青年,如今通过汉服找到了文化传承的新舞台:“这不是梦想的终点,而是让千年服饰重焕生机的起点。”

在研究院的展厅里,吴俊强如数家珍地介绍着不同朝代服饰的精髓:“汉代深衣的庄重典雅深受海外友人青睐,唐代齐胸襦裙的包容设计适配多元身材,若想体验秦风古韵,咸阳、临潼等地的秦代服饰复原品则是不二之选。”这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服饰,正通过现代技术重获新生。
2023年成立的西安工程大学汉服研究院,依托纺织服装学科优势,聚焦汉唐服饰形制研究与礼仪复原,已完成多项实物及数字化复原项目。这种对文化传承的深耕,吸引了众多“00后”青年加入。研究院下设的汉服艺术团与服装设计团队中,五六十名在校生积极参与演出设计,不少毕业生选择回归,将热忱转化为终身事业。
“00后”服装设计师王依婷的成长轨迹正是这种文化自觉的缩影。“因热爱汉服选择服装设计专业,如今能在研究院将爱好变为事业,这是时代赋予的幸运。”她带领团队在复原工作中构建起严谨的学术链条:从博物馆实地调研、文献考证,到理解服饰制度与社会风貌,每一步都精益求精。现代技术为传统工艺注入新活力——AI辅助生成设计图稿,数码印花技术高效模拟传统扎染效果,3D建模实现成衣形态实时预览。

“完全复刻古代工艺耗时漫长,我们在致敬传统的同时必须创新。”王依婷团队将宋代褙子改良得更加利落,为传统长裙融入现代剪裁理念。这种“古法新用”的探索,正推动汉服从“复原展示”向“日常穿着”转型。校园里,齐胸襦裙与倭堕髻的唐风造型已成为常见风景,大学生张露丹通过网络分享穿搭时总会标注纹样形制,她说:“穿上汉服不仅是个人选择,更是文化自信的表达。”
吴俊强与王依婷分别代表着汉服复兴的两条路径:前者致力于文化传播,曾率团队赴澳大利亚、日本、哈萨克斯坦等地展演,设计比赛吸引马来西亚、美国设计师参与;后者专注功能革新,让宽袍大袖适应通勤、约会等现代场景。这种双向发力已初见成效——连续十年举办的“汉服出行日”活动,见证着传统服饰从节日盛装向日常选择的转变。

研究院设计总监李梦可指出,学生通过演出筹备与制作实践,在史料研读中建立起文化认同:“期待青年一代推动汉服真正融入现代生活,让千年衣冠完成从博物馆到日常、从中国到世界的华丽转身。”这场始于西安的青年行动,正在书写传统文化活态传承的新篇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