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浙江金华11月16日电 题:浙江乌石村:从避暑胜地到康养家园的转型之路
作者 林波 孙琳茹
在浙江中部群山环抱的高海拔地带,金华市磐安县乌石村凭借独特的黑色玄武岩民居和夏季平均26℃的清凉气候,曾被誉为长三角地区的避暑胜地。如今,这座被称为“农家乐第一村”的古村落,正通过挖掘“千年药乡”文化底蕴,开启从传统农家乐向康养旅居目的地的二次创业。

10月30日,浙江磐安乌石村一景(航拍图)。 林波 摄
作为乌石村农家乐产业的先行者,张金杰见证了村庄的蜕变。2005年9月,他开设了村里首家农家乐,通过持续改善住宿条件和餐饮服务,逐步积累起稳定客源。2015年,面对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他创办了村内首家旅行社,带领团队赴上海社区推广,甚至在外滩、公园发放传单,最高峰时单日接待30辆旅游大巴。这种主动出击的营销模式,让乌石村迅速成为长三角地区知名的避暑目的地。
然而,随着周边特色民宿和度假村的兴起,游客对旅游品质的要求不断提升,乌石村的传统发展模式逐渐显现瓶颈。面对竞争压力,村庄将转型方向锁定在磐安“千年药乡”的文化IP上。据史料记载,磐安自晋唐时期便开始种植中药材,唐至元年间大盘山产出的13种药材被列为贡品,清代“磐五味”已享誉全国。
转型从饮食文化切入。在乌石村豆腐工坊,负责人傅跃玲向游客展示着特色药膳的制作过程:“我们选用高山竹林间生长的田塍豆,这种豆子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的功效。”工坊将石斛、黄芪等本地药材融入传统小吃,创新推出石斛鸡蛋羹、养生豆浆等产品,受到市场热捧。这些兼具美味与养生价值的食品,成为连接传统农家乐与现代康养旅游的桥梁。

10月30日,游客在乌石村拍摄照片。 林波 摄
从“吃一顿农家饭”到“过一段康养生活”,乌石村的转型体现在服务升级的方方面面。村庄引入专业运营团队,对民宿进行标准化改造,提升住宿舒适度;同时开发中医理疗、药材香囊制作等深度体验项目,构建起完整的康养服务体系。这种转变吸引了不同年龄层的游客:上海“银发族”周文英对草药辨识课程赞不绝口,杭州互联网从业者陈哲则被“低密度”的疗愈环境吸引——“老房子的沉稳力量与康养活动的放松感,实现了精神上的双重充电”。
当前,康养旅居已成为文旅产业的新风口。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陈荣高指出,康养业态需突破“吃药膳、逛药市”的表面形式,通过与山地运动、文化体验等深度融合,打造年轻化、生活化的产品体系。他建议乌石村进一步挖掘山地资源,开发“康养+徒步”“康养+禅修”等特色业态,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
从避暑经济到康养经济,乌石村的转型之路印证了乡村旅游从单一功能向复合体验的升级趋势。当黑色玄武岩民居遇见千年药乡文化,这座浙中古村正以创新姿态,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