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忻州11月16日电 题:偏关长城守护者吕庆文:15年坚守传承长城保护精神
作者 刘小红
在山西省偏关县老牛湾村,黄河与长城在此交汇,形成“长城与黄河握手”的壮丽景观。今年56岁的村民吕庆文,受家族三代守护长城精神的感召,15年来扎根长城保护一线,从农家乐经营者到持证长城保护员,用行动诠释着对中华文明的守护使命,被当地人誉为“长城卫士”。

图为偏关长城与黄河交汇处景观。刘小红摄
三代接力:从拼死护楼到系统保护
吕庆文与长城的缘分始于家族传承。其祖父曾在战乱年代冒死保护老牛湾望河楼——这座雄踞悬崖、俯瞰黄河的明代敌楼,在老人守护下得以完整保留。叔叔吕成贵作为中国长城协会会员,20年前开始系统考察偏关长城,记录下30余处遗址数据,并推动村民成立保护队伍。他常说:“长城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资本,更是偏关发展的黄金资源。”
在家族影响下,吕庆文15年前放弃县城工作返乡创业。他从两张桌子、三间窑洞起步,将农家乐发展为30余间房的特色客栈。尽管生活因长城资源改善,但他始终铭记守护初心。2020年通过考核成为正式长城保护员后,他开启了“守护+创业”的双重人生。

图为老牛湾村依托长城资源发展的特色民宿。刘小红摄
每日巡查:十公里山路守护文明印记
“我现在负责望河楼、古堡等6处遗址的巡查,每月至少完成4次全覆盖巡查。”吕庆文展示着手机里的“长城巡查”APP,系统记录着他每次巡查的轨迹、照片和问题反馈。尽管自幼腿疾导致行走不便,他仍坚持徒步完成大部分巡查路段:“有些陡坡摩托上不去,必须用脚步丈量。”
在16日的巡查中,吕庆文仔细检查每块砖石的稳固性,用毛刷清理缝隙中的杂草,对游客刻画的痕迹立即上报。他的巡查日志显示,近三年累计发现并协助修复23处隐患,劝阻不文明行为150余次。当被问及是否辛苦时,他憨厚一笑:“爷爷那辈连像样工具都没有,我们现在条件好多了。”
文化赋能:古老村落焕发新生机
吕庆文的坚守带动了村民参与保护的热情。目前老牛湾村已有12名持证保护员,形成“专业队伍+村民监督”的保护网络。更深远的影响在于,长城保护与文旅开发的深度融合让这个昔日贫困村焕发新生。
依托“黄河长城握手处”的独特资源,当地打造出“明代军事文化体验游”“走西口水路航线”等特色项目。2024年,全村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文旅综合收入突破3000万元。青砖灰瓦的民宿沿着长城蜿蜒排列,农家乐里飘出黄河鱼炖豆腐的香气,游客既能触摸600年前的城墙砖石,又能体验非遗剪纸、秧歌等民俗文化。
“长城保护不是一个人的战斗。”吕庆文望着正在修缮的古堡说,“现在年轻人通过直播宣传长城,孩子们参加‘小小保护员’活动,这才是真正的传承。”夕阳下,蜿蜒的长城与奔腾的黄河勾勒出壮美画卷,见证着这场跨越三代的文化守护之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