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广州11月15日电 (记者 王坚)据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下称“珠江委”)15日消息,截至目前,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已累计开展增殖放流活动26次,放流各类鱼苗近2000万尾,为珠江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注入强劲动力。

放流活动现场。珠江委 供图
珠江委介绍,此次放流活动精准统筹物种保护与生态优化需求,除1万尾自主繁育的多线盘鮈外,还包括长鳍光唇鱼、黄尾鲴等流域特有鱼类25.2万尾,以及青、草、鲢、鳙“四大家鱼”90万尾。通过科学搭配珍稀特有物种与常规经济鱼类,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同提升。
为保障放流成效,此次活动采取全链条精细化措施:严格苗种检疫筛选确保健康无病害,全程增氧控温维持苗种活力,点对点专车运输减少运输损耗,架设缓冲放流滑道降低机械损伤。这些举措最大限度提升了苗种成活率,为放流效果提供了坚实保障。
珠江委表示,近年来,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将水生态保护纳入工程运行核心职责,通过技术攻关、规模放流与系统保护三管齐下,持续突破流域珍稀特有鱼类人工繁育技术。目前已成功实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乌原鲤、红水河特有鱼类多线盘鮈及伍氏盘口鲮等11种鱼类的人工繁育,填补了国内相关研究空白,有效助力流域水生生物群落结构优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