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西南工业重镇柳州:大国工匠的精益求精与持续创新之路

时间:2025-11-19 22:10:18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陈海峰

中新网柳州11月15日电 题:西南工业重镇柳州:大国工匠的精益求精与持续创新之路

作者 陈梅

近日,在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传动件公司(以下简称“柳工传动件公司”)的生产车间内,特级技师、制造总监庞淇文正在进行日常刀具检查。他的手指在刀片上轻轻掠过,目光扫过刀尖,便迅速判断出刀具状态:“没问题。”

这份笃定,源于庞淇文对数控加工刀具的深刻理解,以及将零件加工精度稳定控制在0.005毫米内的扎实功底。这种对工艺的极致追求,正是他成为“大国工匠”的基石。

图为庞淇文正在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传动件公司工作。陈梅 摄

在第三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上,庞淇文荣登2025年“大国工匠”人才榜单。至此,西南工业重镇广西柳州市已涌现出2名“大国工匠”,成为全国制造业技能人才培育的典范。

求精不止:大国工匠的全面素养

“成为大国工匠,不仅要追求精度,更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庞淇文认为,一名优秀的工匠不仅要掌握产品原理和工艺技术,还需精通设备编程语言,能够独立处理设备故障。他坚持“立足现场、直面现物、解决现实问题”的理念,累计参与完成20余项技术创新、80余项成果转化,带领团队攻克60余项现场技能难题,创造经济效益超5000万元,为工程机械核心零部件国产化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

他回忆道:“过去,工厂的关键零部件大多依赖合资或进口。如今,随着自主研发能力提升,从研发试制到量产制造、销售,整个供应链已基本实现自主化。”车间设备也焕然一新,从过去一人一岗的老旧设备,升级为一人可操作两三台数控机床。未来,自动化工厂中一人管理五六台设备将成为常态。

“设备在升级,人的技能也必须跟上。”庞淇文强调,随着公司与国际接轨,工人需不断提升技能以匹配现代化生产节奏。

图为庞淇文正在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传动件公司工作。陈梅 摄

传承与创新:工匠精神的持续发展

获得国家级荣誉后,庞淇文并未止步。他认为,工匠之路需在引领力、成就力、创新力、专注力、传承力等方面持续深耕。面向未来,他计划围绕国家“十五五”规划和企业战略,培养复合型高技能人才。

柳工传动件公司数控加工中心操作工蔡春林常在下班后主动向庞淇文请教。庞淇文采用“我说你听,我做你看;你说我听,你做我看”的实战教学法,帮助年轻工人快速成长。蔡春林表示:“大国工匠的荣誉让我们团队备受鼓舞,大家不再满足于做普通技能工人,而是有了更清晰的职业规划。”

政策支持:柳州打造技能人才高地

柳州市总工会副主席韦玮介绍,当地通过扶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充分发挥其“技术攻关、技能传承、创新孵化”作用。目前,柳州市已建成全国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3家、自治区级20家、市级135家,2024年各级工作室累计培训职工26000人次。

作为西南工业重镇,柳州市正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制造强市。通过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大技能人才培养力度,截至今年10月,全市高技能人才总量达15.11万人,拥有全国技术能手54名。

为弘扬工匠精神,柳州市通过人大立法将每年4月26日定为“柳州工匠日”,举办市级职业技能大赛助力工人晋升,并推进工匠培养平台和柳州工匠学院建设,助力工人提升学历资历。一系列举措让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风气在社会中蔚然成风。(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