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杭州11月19日电 题:杭州灵隐飞来峰2025年免费开放:西湖还湖于民的里程碑举措
作者 严格 林波
11月19日,浙江杭州正式宣布:自2025年12月1日起,西湖风景名胜区灵隐飞来峰景区(含灵隐寺、永福寺、韬光寺)将取消门票制度,全面实施免费预约入园政策。这一决策标志着杭州在“还湖于民、还景于民”的道路上迈出关键一步,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2024年7月,灵隐飞来峰景区一景。 林波 摄
作为西湖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灵隐飞来峰景区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其中,千年古刹灵隐寺的双塔双经幢与飞来峰造像均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艺术与历史意义不言而喻。多年来,关于景区是否应免费开放的讨论从未间断,此次免票政策正是杭州市回应民意、践行公共资源普惠化的重要体现。
杭州市“还湖于民”的理念可追溯至20世纪80年代。当时,西湖周边80余公顷区域被单位和居民占用,建筑杂乱破旧,景观功能严重萎缩。1983年,杭州市启动大规模整治,通过“拆墙还绿”建设环湖绿地,逐步恢复西湖的公共属性。时任市委书记厉德馨曾强调:“这一工程得民心、顺民意,是为子孙后代造福的善举。”

2025年10月1日,杭州西湖断桥边游人如织。 曹丹 摄
经过多轮综合保护,2003年4月,西湖沿湖所有绿地与景观实现全面免费开放。截至目前,西湖已取消130余处景点门票,免费景点占比超八成,并创新构建了“共建共享共治”的开放式景区管理模式。2013年,杭州针对西湖边近40家高端会所的整治行动更成为全国典范——通过关停2家、转型54家,将原本“闲人莫入”的私密空间转化为百姓茶馆、书画院等公共文化场所。
灵隐飞来峰景区年接待量超千万人次,位居全国前列。免票政策实施后,预约机制、交通疏导、文物安全与文化传承等环节将对景区管理提出更高要求。杭州市文旅部门表示,这将倒逼治理能力升级,例如通过数字化手段优化预约系统、加强文物保护监测、开发文化体验项目等,实现“免费不减质”。
2024年7月,游客拍摄飞来峰造像。 林波 摄
更深远的意义在于,这一政策为文化遗产驱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范式。摆脱“门票经济”依赖后,杭州三大世界文化遗产已探索出差异化路径:西湖通过免费开放重塑城市形象,大运河以“活态保护”实现遗产与城市共生,良渚古城则将保护与乡村振兴融合。灵隐飞来峰的免票政策,有望进一步验证“流量变留量”的可持续模式。
灵隐飞来峰的免费开放并非终点,而是杭州深化文化遗产保护、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未来,如何让千年古刹与现代生活深度融合,如何通过文化遗产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将成为杭州持续探索的课题。正如专家所言:“当文化遗产真正成为人民生活的组成部分,城市治理与可持续发展便实现了最高境界的统一。”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