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南宁10月30日电(林浩)“现在村里交通四通八达,收果客商络绎不绝,我家种了20多亩杨桃树,年收入超10万元,还能兼顾老人和孩子,日子越过越有盼头。”10月30日,广西南宁市江南区江西镇智信村村民邓剑菲在果园里接受采访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图为邓剑菲在护理杨桃树。林浩 摄
智信村地处郁江老口航运枢纽工程库区,是广西杨桃传统主产区,拥有近千年的栽培历史。因水利项目建设需要,该村部分低洼土地被老口水库淹没,村民生产生活一度面临困境。邓剑菲回忆道:“过去村道狭窄崎岖,堵车、剐蹭是家常便饭,尽管我们种的杨桃品质上乘,但因运输不便,价格上不去,甚至有果实烂在地里。”
为破解发展难题,“十四五”期间,南宁市江南区水库移民安置服务中心投入大中型水库库区移民后扶资金619万元,重点推进智信村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拓宽主干道、安装太阳能路灯、硬化村内道路等举措,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为产业发展铺就“快车道”。南宁市江南区水库移民安置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杜佳龙表示:“基础设施提升不仅改善了村民出行条件,更激活了乡村经济活力。”
如今,智信村杨桃种植面积已扩展至1300余亩,形成规模化产业集群。美丽乡村建设与特色农业发展同频共振,让村民腰包越来越鼓。更令人欣喜的是,该村依托毗邻扬美古镇的区位优势,主动融入大扬美旅游圈,将昔日受污染的水塘改造为微型环塘公园,配套建设人行步道,打造集休闲、观光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新地标,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体验。
图为智信村内的环塘公园。林浩 摄
“我结婚时村里还是泥巴路,婚纱都不敢放下,现在沥青路、绿道一应俱全,孩子们可以尽情奔跑,游客也慕名而来采摘杨桃。”在智信村长大的党总支部副书记莫桂英感慨道。她介绍,村里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载体,通过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完善村规民约,推动环境整治从“阶段性攻坚”转向“常态化维护”,村民自治成效显著。2025年5月,智信村荣获“全国文明村镇”称号,成为乡村振兴的标杆。
图为郁江老口航运枢纽工程库区。林浩 摄
展望未来,莫桂英表示,智信村将持续强化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宣传,科学谋划扶持项目,推进美丽家园建设与产业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移民发展中心统计,“十四五”期间,广西累计投入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119.14亿元,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和产业转型升级项目超万个,移民村屯实现道路硬化、环境净化、村容美化,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增收渠道持续拓宽,产业多元化发展格局全面形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