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课堂’将高昂成本的优质课程资源,从单一班次的‘私有财产’转变为全市干部的‘公共财富’,有效实现了花小钱、办大事的倍增效应,为贺州高质量发展储备更多高素质干部人才。”贺州市委党校教务科副科长卿思敏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

图为“开放课堂”现场。马振钊 摄
2024年以来,广西贺州市创新打造面向全市干部的“开放课堂”,通过拓展培训对象、下放选择权利、共享优质资源,有效破解了传统干部培训中“大水漫灌”“训非所用”等难题。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举办“开放课堂”11期,培训干部1336人。
打破身份壁垒,扩大培训覆盖面
“开放课堂”突破了干部身份、工作岗位、管理权限等限制,将培训范围从传统主体班次扩展至科级以下公务员、企事业单位人员等,覆盖所有在贺州工作的干部群体。今年3月,市委党校主体班开设的“人工智能应用与发展培训”课程,除规定参训的中青年干部外,还吸引了市直各单位100多名不同层级干部主动报名,充分体现了从“限定参训”到“按需申请”的转变。
双轨制参训通道,精准匹配培训需求
在培训机制上,贺州创新推出“自助点餐+组织配餐”双轨制模式,确保培训内容与时代发展“合拍”、干部岗位“合身”。通过“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精准定位,从根本上解决了“训非所用”的顽疾。
“自助点餐”:干部自主选择培训内容
贺州市委组织部依托微信小程序、政务内网等平台,定期向全市干部发布“开放课堂”培训清单。干部可根据自身岗位需求、能力短板在线报名,实现“谁需要、谁参训”的精准对接。例如,某单位干部因工作需要提升数据分析能力,即可通过平台选择相关课程,直接弥补知识短板。
“组织配餐”:精准识别培训需求
市委组织部利用干部教育培训数据库,精准识别培训量较少的市直单位或特定岗位干部,通过“精准点名”方式调训。例如,针对长期未参加培训的基层干部,系统会自动推送与其岗位相关的课程,确保培训覆盖无死角。
资源统筹平台,实现优质课程共享
“开放课堂”不仅是模式的创新,更是资源的优化配置。贺州建立跨层级、跨部门的干部教育培训资源统筹平台,每月汇总市委党校主体班次、东融大讲堂、各部门重点专业培训班等计划,将名师课程、高端师资、优质场地等信息纳入“资源池”统一管理。针对热门课程或需求量大的课程,积极探索“主会场+分会场”“线下授课+线上直播”“一个主讲人、多个听众群”的“一课多用”集约化教学组织模式,最大限度满足干部学习需求。
通过“开放课堂”的创新实践,贺州市不仅提升了干部教育培训的质效,更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