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南昌11月17日电 题:江西国际教育交流新突破:从单向引进迈向双向融合
作者 朱莹
今年以来,江西在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领域按下加速键。从中外人文交流周到外国专家江西行,从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江西分会场到2025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江西)暨教育国际合作交流大会,这个中部省份正以密集的国际活动在国际教育舞台上崭露头角。当传统内陆省份遇上全球化浪潮,江西如何打破国际教育“单向引进”的固有模式?

11月17日,由江西省教育厅、江西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联合主办的2025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江西)暨教育国际合作交流大会在南昌开幕。这场连续举办六届的高规格国际盛会,吸引了中外高校近400名代表参会,会议内容从最初的学术交流拓展至项目推介、平台共建、技术转让等全链条合作。
开幕式上的三轮签约成为焦点:江西财经大学与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南昌航空大学与白俄罗斯国立大学等12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集中签约;江西高校与江西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达成“伴企出海”合作协议。这些签约构建起贯通“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产业应用”的创新链条,标志着江西国际教育合作从“引进来”向“引进来+走出去”的双向融合转型。
在“引进来”方面,江西实现从零星项目到规模化体系化的跨越。江西省教育厅数据显示,全省已与20个国家的高校共建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设立22个海外办学机构和15所孔子学院,累计吸引109个国家近3万名留学生来赣学习。在“走出去”领域,江西高校通过“伴企出海”模式,将职业教育标准、专业课程和人才培养方案嵌入企业海外项目,实现“教随产出、产教协同”的深度融合。

连续六届的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其价值不仅在于当期签约成果,更在于构建起长效合作机制。江西省教育厅厅长郑磊透露,通过机制化运作,江西与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的教育合作已从临时性交流升级为长期性、机制化合作。匈牙利校长委员会、吉尔吉斯斯坦教育部科学与方法中心等机构成为大会“常客”,为更深层次合作奠定基础。
这种信任积累带来显著集聚效应。在“外国专家江西行”活动中,南昌航空大学校长卢超现场向领域契合的专家发出共建实验室邀请;此次大会上,江西财经大学与悉尼科技大学就人才联合培养达成协议。数据显示,江西已与境外高校共建20个国际联合实验室,形成“以才引才”的良性循环,为高质量发展构筑起动态扩展的国际智力网络。

“在江西留学不仅让我专业精进,更体验到精彩的校园生活。”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留学生纳瓦夫·阿西夫·沙阿的感慨,折射出江西国际教育生态的深刻变化。通过中外人文交流周、外国留学生汉语大赛等平台,江西高等教育国际交流渠道持续拓宽,留学生从文化展演到学术研讨的深度参与,使其自发成为江西教育的“民间代言人”。
特色学科矩阵成为吸引留学生的核心引力。南昌大学临床医学、江西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景德镇陶瓷大学陶瓷艺术、江西财经大学经济管理、江西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等专业,共同构建起“留学江西”品牌。这些特色学科不仅形成差异化竞争力,更让江西在国际高等教育版图中的辨识度持续提升。
“教育是民心相通的桥梁。”郑磊表示,江西将以更开放姿态深化教育合作,与各方共同书写以教育促发展的新篇章。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这个传统内陆省份正凭借文化底蕴、开放战略和务实举措,奋力打造中国教育对外开放与产学研用融合的新高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