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磐安11月17日电 题:大盘山寻药记:大学生与百草的青春对话实录
作者 张煜欢 刘子琳
当晨光穿透薄雾洒向浙江金华磐安大盘山的层林,一场特殊的青春对话在山野间展开。11月17日,2025年'大盘山杯'大学生寻药比赛进入野外辨识环节,来自全国25所高校的46支队伍及3支国际队伍齐聚这座被誉为'天然药库'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启了一场融合知识、速度与观察力的寻药之旅。
实践与文化的双重考验
这场比赛远非书本知识的简单复刻。决赛要求选手在规定时间内,于大盘山药用植物园中精准辨识数十种药用植物,并完整记录其名称、科属、药用部位及核心功效。山东中医药大学选手李欣阳蹲在一丛绿植旁,指尖轻抚叶面后凑近细闻:'书本上的描述很抽象,但触摸叶片的纹路、感受气味的变化,这些细节才是破解草木密码的关键。'
浙江中医药大学大二学生徐翰祺的发现更令人惊叹。这位从小痴迷本草的年轻人,在大盘山见到了与课本截然不同的植物形态:'百部在学校里是翠绿的,但秋天的百部只剩叶脉。不过通过气味和手感,我依然能准确判断。'他站在蜿蜒山道上感慨,'有些区域一平方米内竟能见到七八种药材,这种资源密集度远超想象。'
没有标准答案的考场
林间沙沙的记录声与偶尔的低声讨论交织成独特的比赛旋律。有人因认出难辨药材而轻呼,也有人为形态相近的植物陷入沉思。这场比拼的考官只有一个——大自然本身。'性味归经'从抽象概念变为可触摸的实体,千年本草智慧通过一次俯身、一次触摸完成青春的交接。
千年药乡的新生力量
作为'中国药材之乡',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国内唯一以野生药用生物种质资源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级保护区,繁育着200科以上药用植物。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药用资源研究中心主任浦锦宝表示:'大盘山药用植物园历经十余年建设,已成为集活体保护、科普展示与科研于一体的综合平台。我们希望通过寻药比赛,让年轻人在与古老本草的对话中,真正走进中医药文化的精髓。'
当年轻身影穿梭在山野间,他们不仅是在完成比赛任务,更是在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注入新的生命力。这场青春与百草的对话,正在书写中医药文化传承的新篇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