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人蜂”竟遭滥养!虎头蜂泡酒治病骗局与生态风险大揭秘
近日,一则关于虎头蜂(俗称马蜂、黄蜂)无序养殖的报道引发广泛关注。这种攻击性极强的毒蜂,不仅伤人事件频发,甚至造成死亡,多地已发布加强危害处置工作的通知,部分地区更是明确禁止养殖。然而,记者调查发现,网络平台上仍有商家以虎头蜂能治病为由,大肆兜售,甚至有人大规模养殖牟利。
虎头蜂泡酒治病?实为“三无”产品骗局
在一些销售虎头蜂的直播间,这种毒蜂被明码标价,一只1元到2元不等。主播不断强调,虎头蜂可直接泡酒或涂抹身体,暗示其具有药用价值。然而,当记者私信或添加微信后,商家才透露虎头蜂制品能治疗多种疾病。
记者从直播间选购了几瓶虎头蜂药酒,收货后发现,产品包装简陋,仅用塑料瓶装盛,且未标明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和生产厂家等信息,属于典型的“三无”产品。
养殖户揭秘:蜂蛹才是主要盈利点
记者来到四川乐山犍为县的一家启缘胡蜂养殖场。负责人张经理坦言,客户将虎头蜂泡酒销售,多为招揽生意的噱头,实际并无疗效。他透露,养殖虎头蜂的最大盈利点其实是卖蜂蛹,当地不少餐馆将蜂蛹作为特色菜品,价格不菲。
随后,记者又联系到云南保山的一家志成胡蜂蜜蜂养殖场。负责人胡经理表示,他们的主要业务是繁殖培育蜂王销售,属于产业上游。工作人员明确指出,市场上销售的号称能治疗各种疑难杂症的虎头蜂酒,均为虚假宣传,养殖虎头蜂主要还是靠销售蜂蛹盈利。
红娘虎头蜂:高收益背后的生态灾难
工作人员还提到,一些养殖户为追求更高利益,饲养特殊品种虎头蜂,如红娘虎头蜂。这种蜂体型大、繁殖能力强、适应性强,但攻击性和掠食性极强,不仅对蜜蜂等益虫伤害极大,破坏自然生态结构,还频频造成伤人事件。国内多地已发文禁养,但仍有养殖户偷偷养殖。
记者来到湖南邵阳城步县城步天秤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刘总直言,公司养殖的就是攻击性极强的红娘虎头蜂,仅销售蜂蛹就赚得盆满钵满。然而,这种凶猛的虎头蜂被不负责任地放养在山头,以野生昆虫为食,对生态环境和周边群众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记者冒着风险进入养殖区,即便距离蜂巢还有十几米,就能听到红娘虎头蜂的嗡嗡声。踏入特定区域,记者便被蜂群包围,瞬间遭到猛烈攻击。这种蜂体型与成年人的小拇指相近,全身覆盖绒毛,看起来异常凶猛。
在广西荔浦,红娘虎头蜂养殖户老孙将蜂巢养在村东头自建房外十几米处,周围无任何围挡和警示标志。只要有人靠近,蜂群就会发起猛烈攻击。老孙的合伙人老董表示,他们了解政策法规,但当地政府并未重视,也未禁止养殖。他们选择养殖红娘虎头蜂,就是因为其产量高、价格更高。
无序养殖亟待监管:生态安全与群众安全双受威胁
记者来到云南省龙陵县的黄氏蜂业有限公司,这家企业是国内最早养殖销售虎头蜂、培训养殖技术的公司。负责人王总表示,他们在全国各地都有学员,缴纳6666元学费即可学习养殖技术,还能以学员价购买蜂王和蜂窝。王总强调,养殖虎头蜂要想多赚钱,就得在自然界放养,成本低、收益高。
在昆明的云南木水花野生菌交易市场虎头蜂蜂蛹交易区,商家告诉记者,蜂蛹在云贵川销量最大,一天能卖20吨。动辄每斤上百元的价格,让很多商家盯上了这项业务。在利益诱惑下,红娘虎头蜂因蜂巢大、产量高,被大量养殖。然而,这类蜂带来的生态安全风险和饲养区域周边群众的人身安全风险,却被养殖户漠视。
生物研究学者谭江丽教授表示,近年来虎头蜂伤人事件不断增加,与无序养殖直接相关。更令人担忧的是,虎头蜂养殖对地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产生严重破坏。一种被称为“杀人蜂”的七里游虎头蜂,生性凶残,连眼镜蛇都吃,是业内公认攻击性最强的品种。这种蜂在四川乐山竟被养殖,养殖人老赵表示,七里游蜂蛹产量极高,一旦提高蜂王出栏量,大面积养殖只是时间问题。
法规缺失致监管难题:灰色地带养殖乱象丛生
记者了解到,云南、湖南、贵州等省份的一些地区已明确要求清退或禁止养殖个别攻击性强、毒性大的虎头蜂品种。然而,在畜牧业现行相关文件及法规中,均未对虎头蜂养殖、利用作出禁止或限制性规定。虎头蜂养殖行业内部也未制定生产标准及安全规范。因此,很多养殖户游走于规则缺失的灰色地带,为追求更大经济利益,不顾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无视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性,养殖有巨大危害的虎头蜂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