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天津11月19日电 (记者 王君妍)记者19日从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获悉,随着秋冬季来临,天津市已正式进入候鸟迁徙高峰期。监测数据显示,各湿地保护区迎来大量迁徙过境候鸟,预计整个迁徙季候鸟总数将超过百万只,成为华北地区重要的候鸟中转站。

科技赋能:AI“鸟脸识别”守护候鸟驿站
11月19日,在天津七里海国家湿地保护区内,成群的候鸟正在此停歇补给。这片被誉为“候鸟驿站”的湿地,今年迎来了科技守护者——天津生物多样性监测系统。该系统搭载的“鸟脸识别”功能,通过AI技术精准识别候鸟种类与数量,为湿地保护提供智能化支持。据保护区工作人员介绍,系统已记录到东方白鹳、白琵鹭等珍稀物种的集中出现,为科研保护提供了重要数据。
分区域监测:四大湿地候鸟种类与数量盘点
根据监测数据,天津市四大湿地保护区候鸟迁徙呈现差异化特点:
- 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单日观测数量峰值达31万余只,其中雁鸭类7万余只,骨顶鸡6万余只,成为水禽类候鸟的重要聚集地。
- 七里海湿地自然保护区:单日记录到东方白鹳2300余只、白琵鹭3200余只、花脸鸭5万余只,珍稀鸟类占比显著提升。
- 团泊鸟类自然保护区:海鸬鹚、银鸥等海鸟单日观测量分别达2000余只和5000余只,凸显滨海湿地生态价值。
- 大黄堡湿地自然保护区:鹭类2200余只、雁鸭类1万余只,成为鹭科鸟类与涉禽的主要栖息地。
多措并举:构建候鸟迁徙安全屏障
为保障候鸟迁徙安全,天津市各保护区采取“人防+技防”协同机制:
- 七里海与北大港湿地通过智能监控与人工巡护结合,实现24小时动态监测;
- 团泊保护区依据《静海区鸟类保护专项行动方案》,开展专项巡查行动,严打非法捕猎;
- 大黄堡湿地严格执行巡护制度,强化湿地日常管理,确保栖息环境生态稳定。
联合执法:17部门协同打击非法捕猎
由天津市规划资源局牵头,联合17个市级部门印发《天津市保护鸟类专项行动联合工作方案》,明确案件查处、巡查巡护等5大类14项任务,并将护鸟成效纳入区级平安建设考核。同时,联合农业农村委、公安、市场监管等11个部门建立野生动物保护联合执法机制,规范案件移交标准与信息共享流程,形成从源头到终端的全链条保护网络,严厉打击非法捕猎、贩卖行为。
天津市通过科技赋能、制度保障与部门联动,为候鸟迁徙构筑起生态安全防线,助力华北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