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上海首例SOD1基因突变渐冻症对因治疗药物应用,延缓病情进展

时间:2025-11-21 06:27:3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陈海峰

中新网上海10月30日电(记者 陈静)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俗称“渐冻症”或ALS)作为一种进行性、致死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长期面临诊疗难题。尤其是携带SOD1基因突变的患者,此前因缺乏针对性疗法,只能接受有限的支持性治疗。近日,上海在渐冻症诊疗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正式迈入“对因治疗”新时代。

10月30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团队成功为一名SOD1基因突变型渐冻症患者实施托夫生注射液治疗。这是上海首例针对该基因突变的精准靶向治疗案例,标志着我国渐冻症治疗从“对症支持”向“病因干预”的重大转变。

渐冻症患者接受托夫生注射液治疗

“渐冻症患者接受托夫生注射液治疗”(梦彤摄)

华山医院罕见病中心工作小组组长、神经内科主任医师赵重波介绍:“渐冻症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神经系统疾病,发病高峰集中在40至60岁。患者常在数年内丧失自主生活能力,核心病理表现为上下运动神经元的进行性变性与死亡。随着这些关键神经细胞的不可逆丧失,患者将经历全身肌肉无力、萎缩,最终因呼吸肌衰竭而离世,多数患者生存期仅3-5年。”

SOD1基因是首个被确认的ALS致病基因,也是中国患者中最常见的致病突变类型。据统计,约5%-10%的渐冻症与家族遗传性基因突变相关。此前由于缺乏精准疗法,大量患者因未进行基因检测而错过病因确诊。托夫生注射液作为全球首个针对SOD1基因突变的靶向治疗药物,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减少SOD1蛋白合成,降低毒性蛋白蓄积,从而减轻运动神经元损伤。华山医院运动神经元病亚专科负责人陈嬿副主任医师指出:“该药物虽不能逆转病情,但临床研究证实可显著延缓疾病进展,降低生物学标志物水平,对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改善具有积极意义。”

此次接受治疗的患者因双下肢无力就诊,经华山医院运动神经元病专病中心系统评估,通过肌电图、电生理及基因检测确诊为SOD1基因突变型ALS。医院启动创新药物临床准入“绿色通道”,在医务处、药剂科等多部门协作下,仅用72小时完成药品引进与用药审批,实现从确诊到治疗的无缝衔接。华山医院运动神经元专病门诊成立于2007年,是国内最早开展该领域专病诊疗的机构之一,年接诊量超千例。

托夫生注射液属于反义寡核苷酸(ASO)类药物,需通过腰椎穿刺给药。陈嬿副主任医师建议:“渐冻症患者应尽早接受基因检测,若确诊为SOD1基因突变型,建议在疾病早期启动精准治疗,以最大程度保留运动功能。”华山医院运动神经元病亚专科住院医师范云补充道:“我们倡导‘基因诊断-对因治疗-全病程管理’模式,结合营养支持与康复训练,帮助患者争取更多生存时间与生活质量。”

尽管托夫生注射液的上市实现了疾病病因干预的突破,但专家强调“早诊断、早治疗、长期坚持”仍是关键。华山医院运动神经元病亚专科副主任医师董漪提醒:“渐冻症早期症状不典型,若出现不明原因的肢体无力、肌肉萎缩或言语含糊,应立即前往神经内科就诊。90%的渐冻症为散发性,但家族遗传型患者占5%-10%,基因检测对明确病因至关重要。”

为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相关药企联合慈善基金会推出“解冻曙光-SOD1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援助项目”。经补贴后,患者首年自费费用不足海外定价的一半。同时,多地惠民保和商业保险已将该药物纳入报销范围。赵重波教授呼吁:“社会各界应共同关注渐冻症群体,通过多元支持渠道提升创新药物可及性,为患者带来更多生存希望。”

据悉,华山医院已建立完善的渐冻症诊疗体系,涵盖基因检测、多学科会诊、创新药物应用及长期随访管理。随着精准医疗时代的到来,更多渐冻症患者将受益于病因导向的治疗策略。(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