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2025长三角河蟹产业白皮书发布:产量占比超58%,产业格局新趋势

时间:2025-11-21 10:04:55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陈海峰

中新网上海11月15日电 (记者 许婧 郑莹莹)金秋时节,大闸蟹迎来膏满肉甜的最佳品鉴期。11月15日,上海海洋大学联合上海市中华绒螯蟹产业技术体系在沪正式发布《2025年度长三角河蟹产业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数据显示,2024年长三角地区河蟹总产量达523,825吨,占全国河蟹总产量的58.57%,稳居全国河蟹产业核心地位。

上海地产大闸蟹进入最佳品蟹期

图为上海地产大闸蟹进入最佳品蟹期(上海海洋大学供图)

产业重心北移,黄河流域养殖带加速形成

白皮书分析指出,2018年至2024年间,中国河蟹产业重心呈现向东北方向小幅偏移的趋势。辽宁省凭借市场需求增长、养殖技术升级及生态环境优化,成为北移核心区域。同时,黑龙江、吉林两省河蟹养殖规模持续扩大,产业成效显著。上海海洋大学教授王成辉特别提到,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高温天气将加速“南蟹北养”进程,预计黄河流域河蟹养殖带将进一步向北拓展,与长三角形成产业互补格局。

长三角“产市双核”驱动区域经济

作为全国最大的河蟹主产区与消费市场,长三角地区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闭环。白皮书强调,该区域可通过深化“河蟹+”模式,联动水产养殖、文化旅游、电商物流等产业,打造区域经济新增长极。例如,江苏阳澄湖、上海崇明岛等地已通过举办蟹文化节、开发蟹主题旅游线路等方式,实现产业附加值显著提升。

首创品牌价值评估体系,助力地方品牌建设

为破解长三角河蟹品牌同质化难题,白皮书研究团队首次构建了河蟹品牌价值指标体系。该体系从产品品质(蟹肉口感、蟹黄饱满度)、文化价值(历史传承、品牌故事)、经济价值(市场价格、文旅带动)三大维度设计评分标准,对长三角主要河蟹品牌进行量化评估。此举将为地方政府制定品牌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科技赋能应对高温挑战,上海河蟹产业逆势增长

自2010年上海启动中华绒螯蟹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以来,当地通过智能化养殖设备应用、水体环境动态监测等技术创新,有效提升了产业抗风险能力。面对2024年持续高温天气,上海河蟹产业通过优化养殖空间布局、增加水体溶氧量等措施,成功缓解高温对蟹苗成活率的影响。目前,上海本地大闸蟹已实现批量上市,品质达到历史同期最优水平。

(完)